2023年09月15日
陈俊山拍摄的《草原轻骑》曾于1974年入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五周年全国摄影艺术展览。
陈涛
我的父亲陈俊山是原乌海日报社的摄影记者,他去世前任美影部主任。父亲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对家庭的责任,对孩子们的言传身教,对朋友的豁达,让他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我的父亲热爱摄影,对摄影工作极其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他的办公室和冲洗照片的暗房永远都是干干净净、井井有条,剪刀永远都在左手边,镊子夹永远在右手边。在摄影创作中父亲敢于创新,取景反复琢磨、仔细推敲。他用最原始的120照相机拍出了很多有美感、有故事、有生活的精美照片。因此,父亲很早就被中国摄影家协会吸收为会员。他的作品《草原轻骑》,于1974年入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五周年全国摄影艺术展览 。2018年,“顶级作品国展60年获奖作品精品”再次选登了父亲的《草原轻骑》。
父亲爱摄影、母亲爱美术,父母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格外不易。20世纪60年代,我家住在鄂托克旗乌兰镇。母亲是学校美术老师,有一年,学校派母亲去内蒙古大学美术学院进修。当时,因我们姊妹3个年龄太小,母亲放弃了这次深造的机会。母亲在家照顾3个小孩,给了父亲更多的时间和“放飞”的自由。于是,父亲全身心地投入到摄影创作中。当时父亲是旗委宣传部的干事,为了拍摄好的摄影作品,父亲拿着那台老式的120相机,走南闯北、上山下乡,深入基层。当时的鄂托克旗交通非常落后。父亲想方设法,走遍了鄂托克旗所有牧区,拍摄了许许多多有冲击力、有感染力的好照片。特别是乌兰牧骑为牧民们演出的很多剧照,父亲拍摄的鲜活生动,让人过目难忘!《草原轻骑》这幅优秀作品就是那个时候诞生的。
1982年,刚刚组建不久的乌海报(乌海日报前身)需要摄影记者,父亲调到报社担任摄影记者。当年夏天,我们全家从乌兰镇搬到海勃湾。于是,父亲开始奔波在乌海的机关、学校、厂矿、街道,收集、拍摄有意义、有价值的新闻摄影作品。由于父亲的用心,他总能抓拍到很多真实而感人的镜头,通过这些镜头反映老百姓的生活。父亲拍摄的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新闻摄影作品,丰富了报纸的版面,为报社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父亲在采访拍摄的同时,还忙里偷闲,多次举办摄影培训班,为很多机关、厂矿培养了摄影人才,默默无闻奉献着自己的才华。
后来,父亲又把大女儿也就是我,带入了记者队伍。我也有幸成为乌海电视台历史上第一个扛摄像机的女记者。当时的摄像机加录像机重量足足有21公斤,我的体重只有52公斤。有父亲做榜样再加上年轻气盛,当时瘦弱的我竟然扛着大块头摄像机,风里雨里跑遍了乌海的机关、厂矿。我曾连续几年在内蒙古电视台外宣发稿名列前茅,并且多次获得自治区新闻奖、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新闻奖。几十年来,我时刻以父亲为榜样,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今天,我拥有的这一切,让我更加怀念我的父亲,更加感恩我的父亲!
父亲是个热情、开朗、幽默、活泼的人,特别会讲故事。记得许多个晚上,只要父亲在家,就会给我们姐弟几个讲故事。父亲的故事充满了智慧和哲理,这些风趣的故事常常让我们忍俊不禁、捧腹大笑,在笑声中我们姐弟仨也学会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我们姐弟仨有时闹点小别扭,笑眯眯的父亲几句话就调解了我们的矛盾,还逗得小妹破涕为笑。因此,只要父亲在家,家里就充满了欢声笑语,引得左邻右舍们羡慕不已。
1993年9月16日,父亲因病去世,永远离开了我们。那年,我刚满30周岁。父亲走了,我当时感觉天都塌了……后来没有了父亲庇护的日子过得艰辛,但是经过风雨的洗礼我们都茁壮成长。如今,我日夜思念的父亲离开我们30年了!
30个春去秋来,30个寒来暑往,任凭岁月如何更替,对父亲的思念与牵挂从来没有停息!
父亲走了,我只能在梦里与父亲相见。在梦里能清晰看见父亲的音容笑貌,在梦里能与父亲倾诉心事,在梦里父亲像往日一样与一家人谈笑风生。
今年,我已是60花甲,可小时候跟着父亲逛书店、买名著,和父亲一起背唐诗宋词的情景仿佛就在昨日,历历在目……这也是我小时候和父亲在一起最快乐、最难忘的事情了!
在我心里,父亲不仅是严父也是慈父,父爱如山!父亲是我们姐弟人生路上的导师,父亲是全家的精神支柱,父亲留给我们非常富足的精神财富!正是因为父亲的言传身教,使我们姐弟都能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虽然平凡,但很幸福!
在我的心里,父亲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父亲从来没有与我们一家人分开过!父亲一直就在我们心里!
敬爱的父亲,我们一家人在一起的那些幸福时光,刻骨铭心,永生难忘!
敬爱的父亲,您一生正直清廉、不事权贵,高风亮节的品德是我们做人做事永远的榜样!
敬爱的父亲,您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乐善好施的广阔胸怀,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是您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敬爱的父亲,别来无恙。祝您在天堂一切安好!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