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2023年09月19日
本报评论员
9月的乌海,秋高气爽、风景宜人。18日,由国内水资源水生态领域的资深院士、专家学者和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沿黄各省区和自治区沿黄盟市有关领导共同参加的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论坛在我市举办。大家共商治水良策、共谋合作发展,必将为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书写中国式现代化乌海新篇章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乌海是黄河进入内蒙古的第一站,地区生态环境直接关系着黄河流域生态安全。近年来,我市坚决扛起黄河入蒙首站首责,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坚持把保护母亲河摆在突出位置,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一体推进“五水共治”,在自治区率先出台《关于开展深度节水控水行动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实施意见》《乌海市节约用水条例》等政策法规,入选首批国家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市属3个县级行政区全部入选水利部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国家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改善幅度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排名第3位、居自治区首位,水权交易创新案例获得国家发改委高度认可、在全国推广。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虽然我市全力拧紧“水龙头”,坚持念好“节水经”,但水资源供求矛盾依然十分突出,特别是如何有效破解指标性缺水和结构性缺水等发展瓶颈,是我市转型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也是我们一直积极探索推进的重大课题。
黄河是世界上最复杂难治的河流,破解黄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难题,需要更多人的智慧。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举办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论坛,既是我市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重大举措,也是更好推进水资源高效利用和节约保护的重要契机。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广泛集成管水、治水、节水、用水的创新思想和真知灼见,进一步聚合各方智慧、聚变前沿理念,以专业的视角、独到的见解,形成一批有价值、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乌海破解“水瓶颈”制约精准把脉开方、倾献金点良策。
治水兴水,久久为功。实现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不舍锱铢寸功,不弃点滴微末,共担节水之责,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交出更为精彩的节水答卷!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