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润心促文明

——我市公民道德建设综述

段维娜

2023年09月20日

市民在文明新风承诺墙上签名。

本报记者 段维娜 文/图

人有德行,如水至清。

近年来,随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日益增强,人人争做“新时代好公民”,越来越多的好人涌现,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喜报频传……

全市上下掀起了一股树典型、学先进、向榜样看齐的文明新风尚,市民素质不断提升。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深化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十大行动”为抓手,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作为着力点,深入推进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文明社区等创建活动,组织实施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等文明风尚行动,加强诚信教育,大力推进移风易俗,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公民道德意识明显增强,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灯塔效应” 汇聚文明新风

孝老爱亲模范崔永治,年过半百、身患疾病,仍主动照顾患有脑梗、生活无法自理的岳父;武警韩利军,冒着生命危险,奋不顾身跳入黄河救起轻生女孩;党员史冬路,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孝老爱亲美德,用坚强的意志担起家庭的重任;残疾人涂少臣,靠蹬三轮、摆摊儿把儿子培养成研究生;“90后”郭雪婷,用柔肩挑起家庭重担,为病父撑起一片天,感动了无数人……

他们,用平凡演绎不凡,书写着新时代德与善的典范。目前,全市共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人,自治区道德模范19人,自治区道德模范提名奖30人,市级道德模范67人;入选中国好人榜12人,入选内蒙古好人榜105人,入选乌海好人榜230人;有全国文明家庭1户,自治区文明家庭11户,市级文明家庭100户。

让好人有好报、德者有所得。近年来,我市不断建立健全道德典型帮扶礼遇制度,出台了《乌海市时代楷模表彰奖励办法》,在帮扶礼遇方式上力求多样化、人性化,对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提供走访慰问、邀请出席节庆活动等礼遇政策。在鼓励道德典型为社会发光发热的同时,我市还印发了《帮扶礼遇道德模范实施办法》,通过设立12项免费政策,切实从生活、工作、事业等方面关心爱护道德模范,帮助道德典型解决实际困难,努力让道德典型政治上有地位、生活上享关照、社会上受尊重,树立起好人有好报的鲜明价值导向。

道德力量 展现文明风采

公民道德建设只有真正融入到广大群众的工作生活实践中,才能根深叶茂。

在乌海,无论是城市还是农区,公民道德建设以其贴近性的活动和创新性的载体,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百姓的行为举止和社会风气。

为弘扬传统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9月15日,海勃湾区凤凰岭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平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共同开展了“邻里一家亲·迎中秋庆国庆猜灯谜活动”,活动以猜灯谜、送小礼品为形式,居民们纷纷驻足参与,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积极参加到猜谜语活动中来,猜对谜语的居民可以兑换礼品,现场气氛十分热烈。“现在社区的活动特别多,我们这些邻里们聚在一起参与其中,感觉感情更好了。”居民张庆理说。

像“邻里一家亲”这样的活动,在我市还有很多。以春节、元宵节、七夕节、中秋节和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为重点,我市组织开展走访慰问、文艺演出、诵经典学模范、志愿服务等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节庆活动或道德实践活动;举办包粽子大赛、百家宴、集体婚礼等活动,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引领道德新风。

传统美德浸润活动,让人们在参与中认知、感悟,提高了文明素养。

素质高了,形象美了。近年来,我市深入开展“争做文明有礼乌海人”主题活动,以全民修身、道德共铸、环境整治、秩序维护、文明创建为重点,在营业场所设置“爱心驿站”,居民小区建造“社区闲置物品交换空间”,在全社会掀起了人人讲文明、人人守公德、人人争做文明市民的热潮。

平民小善,正汇聚成浩瀚的大德之海,刷新出城市文明的新高度。在“好人有好报”的激励和支撑下,越来越多乌海人接过“好人”的接力棒,通过孵化培育出具有乌海特色的“我帮你”志愿服务项目30余个。同时,为推动志愿服务与群众需求有效对接,重点打造了“我是共产党员·我帮你”“我是医务工作者·我帮你”等35个特色志愿服务品牌,以及巴音陶亥镇老书记工作室、赛汗乌素村保护母亲河志愿服务项目等一批农区特色志愿服务品牌项目,使城市面貌得到了改善,群众文明素质进一步提高。

善润人心 构建幸福家园

在市区公交站点,市民自觉排队乘车,不争不抢,车上主动为老弱病残孕让座;在全市各个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每周都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的理念深入人心。

在日常生活的小区里,卫生死角没了,景观景致多了,楼院文化丰富了,邻里关系也更加和睦了。

在家庭中,更加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秀家宴晒亲情、欢乐家庭节等活动,助推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渗入家庭血脉,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在我市,遍布城乡的10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早已成为百姓身边的精神乐园、群众家门口的服务阵地以及传承雷锋精神的红色殿堂,依托这些阵地,广泛开展思想道德学习教育活动,有力推动了公民道德建设。

在市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园”“ 道德模范长廊”,在全市城乡广泛设置“身边好人榜”“善行义举榜”,积极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专题宣传活动;组织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为素材,创作文学作品、文艺节目、微视频,制作、刊播“道德典型”公益广告,传播好人文化。

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每个人身上都有善念的种子,不经意间的善行闪光,都值得被标记呵护,成为映照我们心灵的“光源”。凡人善举,一桩一件折射美德阳光,一点一滴汇聚榜样力量,成为我市的美丽风景线。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