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2023年09月21日
本报评论员
金秋时节,相聚乌海。9月20日,我市2023年秋季招商引资重点项目进行集中签约。本次集中签约项目13个,签约总金额313.9亿元,涉及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多个领域。此次签约对我市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扩大经济总量,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产业转型和城市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是推动发展的源头活水。今年以来,我市聚焦办好“两件大事”,牢固树立“大抓开放、大抓招商”理念,锚定产业转型和城市转型,顺势而为、造势而起、乘势而上,推动招商引资提质增效。1至8月,我市共派出96个工作组赴京津冀、长三角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考察企业、行业协会314家,市党政主要领导带队外出招商18次。1至7月,我市共实施总投资500万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142个,引进国内到位资金126.76亿元,同比增长33.8%;新签约项目总计62个,协议总投资1340.79亿元,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增添新活力。
招商引资,引进的是眼下的投资,促进的是明天的发展,培育的是未来的实力。我们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链群思维谋划传统产业迭代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认真落实产业链链长制,精准定位招商路径,坚持“龙头+配套”招商思路,聚焦8条重点产业链,持续招大引强、招新引优,重点引进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示范带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快形成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支撑点,以高质量招商引资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企业真金白银投过来,我们必须要拿出最优的服务、最优的环境,全力保障“接得住”“接得稳”“接得好”,让每一笔投资都变成收益,让每一个项目都站稳扎根。各区各部门要进一步优化涉企服务,聚焦项目建设这个主阵地主战场,推动资源向项目聚集、力量向项目聚合,以最高效率、最优服务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确保早开工、早建成、早投用,以政企同心、合作共赢的新成效,推动乌海转型发展实现新突破。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当前,乌海已经迈上了新的产业赛道,发展动能不断集聚、产业集群加快形成,处处涌动着生机活力、蕴含着无限商机,前景广阔、未来可期。让我们迅速行动起来,拿出只争朝夕、努力奔跑的奋斗姿态和工作作风,不遗余力去跑、去找、去争、去引,持续掀起招商引资热潮,不断积聚强大能量、提供坚实支撑,奋力把乌海高质量发展的愿景图变成实景图。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