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文旅商“融”起来 城市名片“亮”起来

鲍维

2023年09月21日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本报记者 鲍维

从海南城区,驱车一个多小时,便可以欣赏到黄河岸畔赛汗乌素村的美丽风光、浪漫静谧的葡萄酒庄、古老的满巴拉僧庙、历史厚重的内蒙古小三线军工文化园。

在乌达区,有东临乌海湖、北接乌兰布和沙漠,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乌兰淖尔镇泽园新村,沙水山交融的自然景观、风景如画的田园风光、特色的种植文化,让人流连忘返。

在海勃湾区,全长16.8公里的葡园绿道,有阳光、草地、湖水,能烧烤、露营、观光,这个全新的“后花园”,可以满足人们对郊游的所有想象……

在乌海,你总能找到一处适合旅游的目的地。花海、沙漠、湖水、葡园,露营、采摘、水上娱乐、研学等旅游场景,成了我市农文旅商产业发展的符号,也成为越来越多人向往打卡的旅游地。乘着农文旅商融合发展的东风,乌海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对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1至6月,我市接待国内游客256.8万人次,同比增长48.3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8.98亿元,同比增长64.47%。

政策指引 绘就农文旅商融合新蓝图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如何让乌海的“书法之城、赏石之城、葡萄之乡”等特色文化品牌在文旅融合中“动”起来、“活”起来、“实”起来呢?

为了深挖资源,增强文化的旅游吸引力,我市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作为一盘“大棋”来谋篇布局——向上,积极对接国家、自治区,抢抓机遇;向下,精雕细琢每一个文旅项目和每一处城市规划建设。我市先后制定《乌海市旅游总体规划》《环山湖旅游发展规划》《乌海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了一系列优惠和奖励措施,积极鼓励旅游企业发展壮大,全方位搭建区域旅游合作平台,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我市以节为媒,活动为介,将城市文化旅游品牌宣传与节庆赛事、各类文化旅游博览会相结合,先后举办十二届黄河明珠·中国乌海书法艺术节;承办环乌海湖国际马拉松赛、乌海国际帆板大赛、全国公路自行车赛等国家级以上赛事20多项;举办“建功新时代 民歌颂北疆”2023内蒙古民歌大会;参加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第七届自治区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与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青州中晨书画艺术产业园签订文化产业园区携行计划战略合作意向书……向全国、全世界充分展示乌海独特的城市品质、城市形象和城市魅力。

项目带动 推动农文旅商发展大跨越

项目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我市在立足和突出现有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思路,推动经济领域发展的成功经验移植到文化旅游产业,通过招商引资、重点扶持培育一批辐射力强的大项目,挖掘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潜力,以项目建设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盛夏伊始,位于海南区赛汗乌素村的黄河西行客栈迎来了一年中的旅游旺季。黄河西行客栈景区负责人刘招燕告诉记者:“今年,近郊游、乡村游持续走热,给农区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人气和商机。为丰富景区游玩项目,除现有的设施外,又新建了一批高标准设施葡萄大棚和果蔬大棚,游客在此既能领略黄河风光,又能吃到可口的农家菜,还可以体验采摘的乐趣,充分满足不同年龄段游客的需求。”

我市围绕“突出黄河特色,做强旅游产业,建设美丽乡村”的思路,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乡村旅游。经过多年发展,黄河西行客栈再现黄河风情美景,成为我市及周边地区颇有名气的景点。与此同时,黄河西行客栈积极打造黄河入蒙首站文化IP,推出黄河入蒙观光、黄河风景体验、黄河美食品鉴和乡村休闲旅游等活动,扩大了乌海的知名度。每到节假日,游客络绎不绝。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产业融合发展工程,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红色文化、书法文化、葡萄文化等,培育新的经济发展增长极,着力推动农文旅商融合发展。建成了乌海湖休闲度假旅游区、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龙游湾国家湿地公园、吉奥尼酒庄、蒙根花生态休闲旅游区、云飞循环观光园景区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重点旅游项目,我市旅游业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品牌引领 激发农文旅商互动大效益

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我市立足市场,精心打造了一批全区乃至全国知名的节会、文化活动和产业品牌,在品牌的带动下,我市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在传承历史文化上做文章。伴随我市旅游市场持续升温,位于海南区的第一通用机械厂旧址也“变身”城市文旅新地标,通过“修旧如旧”的规划设计和复原式建筑施工,修复打造红色多功能厅、工具展示车间、三线大食堂等,形象生动再现了内蒙古小三线建设历史,吸引了不少本地和外地的游客,让这座工厂旧址又一次“燃”了起来。参观者马婧怡说:“看到这些展品,我感受到了厚重的历史文化。我们也要继承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家乡建设和发展作贡献。”

在打造品牌节会上求突破。从新春到年末,我市文化体育大戏频繁上演:自行车赛、城市定向赛、半程马拉松赛、健身气功比赛、沙滩足球巡回赛等大型体育赛事频频举办;广场文化艺术节、城市美好生活节、内蒙古民歌大会、沙漠葡萄酒文化旅游节等文化盛宴轮番“开席”……借助一系列高规格、有影响力的大型赛事活动,向全国游客展示了我市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在挖掘乡村旅游优势上下功夫。我市将城镇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向农区延伸,以农兴游、以游促农,将村庄变景点、村居变客房、土产变商品。近年来,海勃湾区王元地村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王元地”牌面粉和面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又带动了农区居民增收致富。海南区黄河村是远近闻名的葡萄种植村,小葡萄串起了大产业;赛汗乌素村依托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制定“现代农业+工业经济+生态景观+休闲度假+民俗体验+文化娱乐”的农文旅商融合发展思路,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餐饮、住宿服务等相关产业迅速崛起,为村子带来了经济发展新动能,为村民提供增收致富的新渠道。海勃湾区葡园绿道立足服务本地、辐射周边,以农业为基础,以文化为内核,以旅游为载体,以商业为支撑,聚焦周末经济、夜经济、亲子经济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不断丰富乡村旅游新场景、新业态,打造了乡村旅游“升级版”,更好满足群众的多元化需求……

乘着农文旅商融合发展的东风,如今的乌海农业更有动力、文化更有活力、旅游更有魅力、商业更有潜力,农文旅商融合正为乌海高质量发展赋能续航。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