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靖爽
2023年09月21日
本报记者 张靖爽 文/图
黄河岸边是我家·寻味乌海 ⑹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风韵和味道。
都说美食是开启城市烟火气的灵魂。春夏秋冬,晨昏轮转,一种滋味就是一段生活。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无边岁月里的炉火明灭,漫漫时光中的炊烟袅袅,最终都化作平凡的三餐四季。
都说美食是追回童年记忆的味觉密码。灶火燃起,香气弥漫,妈妈的手艺早就植入记忆深处,再平凡的食材也能成就未来几年、几十年的惦记。万户千家,味道迥异,但幸福的滋味却何其相似。
都说美食能承载游子思乡的行吟。三餐一宿,岁短日长,故乡是我们抵达世界深处的一个起点,美食是我们回望故乡时最柔软的情愫。家乡味与家乡话一起,愉悦了味蕾,抚慰了身心,风尘恋恋中定格成关于家族人事、故乡山水的特殊记忆。
乌海是一座移民城市。来自五湖四海的各族群众,用他们的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在传承和交融中,创造出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饮食文化,经岁月打磨,成为乌海人特别热爱的一种风味。
这种风味与辽阔的蓝天白云有关,与苍莽的金沙戈壁有关,与潋滟的一湖碧水有关,与壮美的山海沙城有关……它不仅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还在无形中承担起了促进人类情感、凝聚社会群体的作用。
如果您也想寻访“乌海风味”,领略这座城市和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普通人的极致情感,不妨跟随记者一起,开启这段“寻味之旅”。
金秋九月,正逢乌海葡萄飘香。相比西瓜的酣畅,葡萄更显小巧精致。当枝头结出串串幽紫或青绿,舌尖便开始惦念起这酸甜可口的秋日滋味。这种滋味与舌尖上的印象有关,与心尖上的记忆有关。
美味葡萄
内心深处的甜蜜滋味
1950年初春,乌海地区的春天仍带着些许寒意,荒漠中星星点点的绿色在顽强地抗争。伴着这几近于无的绿意,荒漠中的第一株葡萄被移植成活。
1976年,乌海建市之初便提出大面积种植葡萄,并从吐鲁番引进优质苗木,建成首个葡萄种植园,种植了60亩“无核白”葡萄。自那以后,乌海葡萄的甜蜜滋味便成了乌海儿女心尖上挥之不去的甜蜜记忆。
9月的乌海,葡萄已经长成圆溜溜的珠子,空气中弥漫着其独有的甜蜜清香。
葡萄味儿的乌海也是“北漂人”王芳内心深处最向往的地方。
9月初,母亲给远在北京的王芳拨通了电话,兴奋地同她说着今年家里的葡萄收获满满。电话那头,王芳被母亲的情绪感染着,思绪也随着母亲的话语回到儿时第一次吃葡萄的那天。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母亲拿着剪刀小心翼翼地弯着腰、弓着背走进自家葡萄园,左看看,右瞧瞧。王芳和弟弟站在葡萄园外催促:“摘好了没有呀,我们好想吃葡萄。”母亲乐呵呵地回应道:“马上马上,给你们找了一串儿极好的,吃着肯定甜!”话音刚落,王芳便看到母亲捧着一小串葡萄迎面走来,绿油油的葡萄在阳光的照耀下好似“神果”一般诱人。不等母亲洗去葡萄上的灰尘,王芳和弟弟便迫不及待地摘了几颗放入口中。姐弟俩边吃边说:“妈妈,您和爸爸种的葡萄可真好吃,要是以后每天都能吃到就好了。”
如今,不管在外工作多久,父母种下的那满园葡萄依旧是王芳心里始终惦念的味道。
前日,王芳整理好手头工作便向领导提出了休假申请,一是要回家帮父母打理葡萄园的小生意,二是为了那一口专属的甜蜜。
下了飞机,满身的风尘还不及洗净,王芳就提着行李箱来到了位于黄河村的家。
父母正忙着在葡萄园里摘葡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葡萄园里,一片片巴掌大的葡萄叶紧密相连,汇成绿色的海洋。微风吹过,叶子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葡萄成长的故事。一串串紫黑色的葡萄、绿油油的葡萄犹如珍珠般闪耀着诱人的光芒,在阳光的照耀下,变得更加晶莹,它们的表面布满了细小的白色果粉,那是葡萄成熟的印迹。
王芳悄悄走近那一串串圆嘟嘟的果实,摘一颗放入嘴中,果肉脆嫩,汁水丰盈,初尝甘甜如草莓,后觉香醇如红酒。随后,王芳便肆无忌惮地吃了起来。母亲见状打趣道:“我家的小馋虫回来了,当真是来给我们老两口帮忙的吗?”王芳害羞地应道:“妈妈,您是不知道,这一口我可想了一整年。”
母女俩正说笑间,父亲也笑容满面地捧着一串王芳尤爱的“阳光玫瑰”走来。“阳光玫瑰”粒大鲜艳,捧在手里像一件精致的艺术品。“吃‘阳光玫瑰’就好似一口阳光,一口美味,直击心灵。”王芳说。成熟后的“阳光玫瑰”,在阳光照射下犹如一颗颗绿宝石,口感脆甜多汁,丝丝甘甜沁人心脾。薄透的果皮内,饱满细腻的果肉无比爽脆,丰盈的汁水在舌尖爆开,清冽甜美。“果汁和果肉带着阳光和玫瑰的香味,甚至含着淡淡的奶香,吃一颗便能让人充满幸福感。”王芳说。
跟在父母身后提着筐,再小心地将葡萄摆放整齐,有熟透脱落的果实她便拾起放进嘴里,吃到极甜的还会给父母喂上几颗,一家人就这样有说有笑地忙碌着。
这就是王芳心里辗转过千百遍的关于家的味道。从小到大,父母种的葡萄是她最爱吃的水果,她在“北漂”的10年里,每每想起家,就会想起这一串串葡萄的甜蜜滋味。
乌海地处黄河上游,水土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无霜期160天左右,生长的葡萄含糖量高,酸度适中,酚类物质积累丰富,色泽鲜艳,香气浓郁,成熟度高,是自治区种植葡萄面积最大的盟市,被誉为“第二个吐鲁番”。在这里,除了皮薄汁蜜的“阳光玫瑰”,还有肉脆质硬、鲜美靓丽的“妮娜女皇”,果肉饱满、甜而不腻的“夏黑葡萄”,透心甜的“巨峰”,天然无籽的“无核白”……乌海葡萄,不但有“高颜值”,更有品不尽的甜蜜滋味。
从小生活在乌海的葡萄种植大户王强吃过近百种葡萄,却唯独偏爱“巨峰”葡萄。
“在我的记忆中,儿时的葡萄味是甜中略带一点酸,那种清凉冰爽的甜蜜让人念念不忘。每年‘巨峰’葡萄上市,记忆中儿时的葡萄味就会重新在舌尖跃动起来。”王强回味道。
“巨峰”葡萄可以说是乌海葡萄圈的“顶流明星”,作为果中佳品,自然也是各葡萄园的“实力骨干”。紫红偏黑色的果皮有一层白色果粉覆盖,果实与唇齿碰撞的瞬间,可以让人迅速沉入到“巨峰”葡萄的世界里,柔软的果肉带来的甜蜜让嘴角迅速上扬,酸甜的汁水从舌尖一路流淌进胃中,吃到的人会觉得满满都是幸福。
采摘葡萄
隐于闹市的乌海记忆
秋天的故事,当然离不开葡萄采摘。
在这凉爽秋日里,一眼望去,葡萄园尽是璀璨的浓绿色。沐浴着阳光雨露的葡萄健康生长,葡萄串上的每粒果实都紧紧地贴在一起。藤蔓绿叶间,一串串葡萄昂首向阳,似乎在向游客说“今日宜蓄甜”。
除了吃,当然要亲手采摘,才算度过一个完整的葡萄季。
家有俩宝的赵鑫每到葡萄成熟的季节,便会拿着父母曾用过的剪刀,带着孩子去葡萄采摘园摘葡萄吃。葡萄叶碧绿层叠,葡萄果实颗颗紧致均匀,像珍珠般圆润剔透,生长喜人,捧在手里非常有分量。被阳光亲吻过的葡萄,拥有馥郁果香,尝上一口,先是惊艳,后是“沦陷”,这葡萄跟她记忆中父母种的一模一样。
20世纪80年代末,赵鑫的父母便已开始种植葡萄,四口之家靠着那一栋葡萄大棚生活。赵鑫和弟弟时常嘴馋,总是偷偷溜进葡萄大棚摘葡萄吃,每每被父母发现,总要受到几声呵斥。但呵斥过后,父亲也会板着脸摘下一串葡萄递到他们面前,假装生气地说道:“都快被你们吃光了。干脆这串也给你们吃了吧,不卖了。”赵鑫姐弟俩也不客气,三下五除二便将那串葡萄消灭殆尽。
后来,赵鑫父母接连生病去世,她便将葡萄大棚转卖了出去。“大棚没了,自家葡萄也没了,但对父母的思念还在。”
自打乌海的葡萄采摘园一一开放后,每年的葡萄成熟季,赵鑫都会拉着弟弟一起去采摘葡萄,或许是怀念父母,又或许是怀念儿时偷吃葡萄的快乐时光。
如今,赵鑫还会带着俩孩子一同体验采摘乐趣。
“每次走进葡萄园,穿梭在葡萄架下,被多彩的果实包围,看着那一串串丰收的葡萄,就像看着触手可及的快乐垂在半空,总会让我想起当年自家葡萄大丰收时父母满脸幸福的笑容。”提起葡萄,赵鑫总是滔滔不绝,“现场采摘一串串新鲜葡萄,这是只有在葡萄园才能带来的体验。微风吹过,葡萄独有的清甜香味萦绕鼻尖,躲在葡萄架下,剪下心仪的葡萄,放在篮子里,便是收获了整个葡萄季的‘小确幸’。在这样的日子里,窝在葡萄园里摘一串串葡萄,以双手擦净,送入口中,冰凉浓郁的汁水便从舌尖到喉间,长驱直入,留下一路馨香。葡萄的滋味,是乌海秋天的独特风味。”
“我们一家人都爱吃葡萄。我吃过那么多葡萄,还真就属咱本地葡萄最好吃,果实饱满,酸甜可口,真不赖。每年葡萄成熟季,我们都会带着孩子来采摘葡萄,让孩子感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乐趣。”同样喜欢采摘葡萄的杨娜说。
充满了缱绻秋意的葡萄,让人口舌生津,每一口恰到好处的甘甜,都能将秋日浸泡在清爽中。在明媚的阳光下采摘一篮葡萄,是让秋天变得更有仪式感的方式,更是唤醒乌海儿女记忆的方式。
香醇葡萄酒
将家的味道传向世界
乌海人的记忆深处,除了有家乡的葡萄,还有家乡葡萄酿的酒。
葡萄经过岁月的磨砺,从青涩的果实变成一杯香醇的佳酿,像极为完美和谐的交响乐一样,其中每个音符、每个音调的精妙神韵都清晰可辨。当它被赋予了家乡的风味、颜色和文化内涵,那么,这杯酒就代表着家的味道,它牵动着游子的心,也驱动着游子踏上回乡路。
宋琪大学毕业后定居到了西安,最让她欣慰的就是下班回家后能躺在沙发上,喝着母亲从乌海寄来的葡萄酒。
大学毕业时,宋琪想留在西安发展,可父亲却觉得女孩子一个人在外闯荡十分辛苦,怎么说也不同意。2017年除夕,宋琪从家里的酒柜上随手拿了一瓶葡萄酒,与父亲边饮边说着心中对未来的规划。不知是真情流露还是酒精作祟,宋琪说着说着流下了眼泪。父亲见状于心不忍,只好答应。春节过后,宋琪背起行囊,踏上新征程。
回味起那天的酒,宋琪说她只觉得分外甜蜜,还特意问了母亲那是什么酒。“说实话,我没想到那是咱乌海的葡萄酒。如今,或许是思念父母,又或许是馋家乡的酒,总之,我家里的乌海葡萄酒是不能断顿儿。”宋琪说,她吃了那么多水果,喝了那么多酒,唯有家乡的葡萄和葡萄酒最能给予她温暖和甜蜜。
“在品尝葡萄酒之前,先用鼻子深深闻一闻酒香,就已经能感受到葡萄酒的芬芳。再品尝一口葡萄酒,让它在口腔中停留片刻,让舌头上下滚动,使感官充分体验葡萄酒的口感和风味,然后慢慢咽下,一股幽香会在口中弥漫开来。”宋琪说,每每喝到家乡的葡萄酒,她总能在第一口尝到它的甜味,尤其是红葡萄酒,其酸度没有白葡萄酒重,甜味会愈发地先入为主,即使是干型的,入口也能感觉到甜味。其次是酸,这种感觉不是醋的酸,也不是柠檬的酸,而是单宁形成的一种平衡感。最后才是涩,入口的“年轻”葡萄酒,会让牙齿、牙床以及舌尖上有干涩收敛的感觉。如果是非常成熟的葡萄酒,单宁则会柔和,不会有太涩的感觉。宋琪喜欢将葡萄酒的最佳饮用温度控制在18至21摄氏度之间,如此她便能品到最佳的口感和风味。
一杯酒里蕴含着多少感情,人们说不清楚,却品得出来。市民周梓豪说,他这些年走南闯北喝了那么多葡萄酒,只有乌海葡萄酒最好喝。还记得小时候,他和哥哥看着爸爸喝着自己酿的葡萄酒啧啧称香,他们哥俩也忍不住想要试试,可父母不允许,他们不解,便趁父母不注意时喝了一大口,没想到竟醉意上头晕晕乎乎睡着了。醒来时,父母乐呵呵地站在炕边打趣他们兄弟二人,“再叫你们嘴馋”。虽然醉了,但那丝丝甜味始终在周梓豪脑海里挥之不去。
于是,在阔别家乡和父母的若干年里,周梓豪始终惦记着这口家乡味儿。如今,无论他要去哪,都会带上一瓶产地为乌海的葡萄酒,陪着他走过漫漫人生路。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