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上种草,为矿山“疗伤”

——乌达区推进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

李浩

2023年09月25日

煤矸石上生长的牧草。

■记者基层行

9月19日,记者来到煤哆哆(内蒙古)煤炭物流有限公司,只见绿色的牧草长势正旺,同湛蓝的天空相得益彰,让人精神为之一振。仔细看去,这些牧草竟然生长在煤矸石上。在石头上种草,这是个新鲜事,记者随后了解这背后的故事。

煤矸石上种草是由内蒙古雷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微生物原位改良技术将煤矸石进行土壤化改造的快速复绿示范工程。工程于7月20日启动,经过2个月的快速复绿,截至目前,示范工程煤矸石基质土地上的牧草快速生长,整体覆盖绿度接近95%。煤矸石土壤化程度大幅提高,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效果初步显现,工程生态修复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内蒙古雷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于2019年,是一家从事生态恢复及生态保护服务、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管理、固体废弃物治理等业务的公司,也是科技型中小企业。

今年7月,黄河流域煤矿废弃物资源化与土壤快速增肥协同技术研究项目在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联合研究中心立项,由雷石公司针对黄河流域复垦和矿山废物消纳需求,开展基于煤矿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和采矿区生态修复协同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公司开展的快速复绿示范工程占地3000平方米,通过四个阶段进行快速复绿。首先,以“属地骨架+实验室功能微生物”的方式形成专用微生物改良菌剂,然后将煤矸石进行预处理并铺设于地面,形成厚度不小于50公分的煤矸石基质土地,接着以“就地扩培+管道喷淋”的方式将微生物改良菌剂持续施加在煤矸石基质土地上,最后在煤矸石基质土地上种植黑麦草、紫花苜蓿等牧草,持续观测生长情况并进行必要的测试分析。“公司进行快速复绿工程,工作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安排专人对牧草生长情况进行分析测试,牧草浇灌由初期的一天一次逐步转变为一周两次到三次,充分证明公司微生物改良技术路线是可行的,高效的。”雷石公司副总经理王天明介绍,明年,公司将会继续利用微生物原位改良技术将煤矸石进行土壤化改造,引进培育优质牧草,种植面积将扩大至200至300公顷之间。

据了解,雷石公司将煤矸石进行土壤化培育种植的牧草无公害,不需要化肥与农药,各种营养成分均衡,各种微量元素达到或超过人工合成饲料。同时,公司利用此项技术可保护和抑制风沙对土壤的破坏,重点是能够修复美化地区生态环境。

雷石公司利用微生物原位改良技术将煤矸石进行土壤化改造以外,计划实施固废激发新材料综合利用项目,通过雷石激振技术实现煤矸石制作环保建材、水泥制品、煤矿井下回填等多场景综合利用,攻克煤矸石在不同应用场景的技术难题。目前,公司已与煤哆哆(内蒙古)煤炭物流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计划在乌达产业园内建设年产100万吨固废建材生产线。项目建成后,公司每年可消耗约165万吨煤矸石。“煤矸石是放错位置的宝贵资源,煤矸石选取范围广泛,力学性能优秀,通过相关技术可以成为水稳基层和路基填筑的良好材料。公司在市、区两级相关部门支持下,已在乌达区修筑了多条试验路,经过几年的运营观测,效果良好。公司通过微生物原位改良技术和固废激发新材料综合利用项目可大幅消纳煤矸石。”雷石公司总经理姜智选说。

项目建成后,可有效推动资源回收利用,实现煤矸石的“变废为宝”,提升土地资源使用效益,进一步助力乌达区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解决采煤与洗煤过程中产生的煤矸石固体废物占用土地、污染环境问题。

乌达区作为因煤而生、缘煤而兴的工矿城市,辖区内煤矸石等大宗工业固废存量不低。为实现大宗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乌达区突破发展藩篱,统筹布局,同相关企业密切合作,以科技创新为抓手,积极推进煤矸石等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进程,因地制宜谋划实施煤矸石上种草、制作环保建材和水泥制品、回填井下煤矿等煤矸石综合利用路径,初步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煤矸石综合利用新局面。

“接下来,乌达区将筑牢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制定切实可行的煤矸石等大宗工业固废利用整体协同解决方案,探索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成果和产业化经验,持续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大整治密度和力度,打好‘七治’ 提标提质‘组合拳’,打造乌达区生态修复示范综合样板,真正让矿区再现生态美,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乌达区工信局局长罗波说。 (李浩 文/图)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