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
2023年09月25日
市自然资源局乌达分局召开“五个大起底”工作会议。
市自然资源局乌达分局工作人员查看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图纸。
盘活闲置资源、唤醒“沉淀资金”……“五个大起底”行动开展以来,乌达区高位统筹,动真碰硬、铁腕出击,确保行动持续深化、见行见效。截至目前,乌达区待批项目、沉淀资金、开发区闲置资源要素等三个大起底任务全部完成,“半拉子”工程和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大起底任务正有序推进。乌达区坚持把“五个大起底”行动一张蓝图绘到底,让“沉睡”的资源转变为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
近日,记者走进乌海峰滔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煅料项目建设现场,只见塔吊林立,各类工程车辆轰鸣作响,工人紧张作业,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公司在建的年产10万吨煅料项目总投资2亿元,新建煅烧车间、原料库房和产品库房,配套安装电煅炉2台、普煅炉2台、石油焦煅烧炉2台和相关附属设施。
乌海峰滔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乌海阳光炭素有限公司的配套企业。以往,乌海阳光炭素有限公司生产的电极糊产品的上游原材料主要依靠市场采购,采购周期较长、经济成本难以把控,限制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公司在建的年产10万吨煅料项目可延伸产业链,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项目投产后,公司可根据原材料的市场销售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可提前储备原材料,原材料的采购、质量和成本可得到更好把控。相比传统的采购模式,采购成本可降低20%以上,进一步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乌海阳光炭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林说。
公司的建设用地很大一部分来自大起底行动中涉及的批而未供土地,借助本次行动得以消化处置,“沉睡的土地”成为推动企业发展壮大的“发动机”。公司年产10万吨煅料项目位于乌海阳光炭素有限公司厂区东侧、铁路以南,占地面积约27000平方米,其中10714平方米为2009年取得用地批复的乌达区2008年度第二批次新增建设用地,由于种种原因,该处建设用地一直没有得到开发利用,成为“沉睡的土地”。
“五个大起底”行动开展以来,乌达区按照自治区和我市关于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处置方案的要求,聚焦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按照“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公平公正、依法依规、分类施治、精准处置”的原则,全面解决批而未供、闲置土地问题。
据了解,该地块用地于今年1月份出具规划条件书,于3月29日由乌海阳光炭素有限公司竞得该地块土地使用权并签订成交确认书,最终完成了10714平方米的批而未供土地供应,顺利消化了这一地块。乌海峰滔新材料有限公司煅料项目于今年6月开工建设。目前,项目厂房、煅烧炉钢架结构等设施已基本建设完毕,正进行整体装修、设备安装与附属设施建设,预计今年年底可建成投产。
据了解,乌达区“十四五”期间批而未供土地消化目标任务共涉及27个批次,面积124.9205公顷,闲置土地涉及消化任务24.298公顷。去年以来,市自然资源局乌达分局精准分析,进一步盘活存量,深入挖掘内部潜力,稳步推进批而未供土地和闲置土地消化利用,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与经济效益。去年,市自然资源局乌达分局消化乌达区批而未供土地23.5421公顷,完成当年任务的102%。今年,乌达区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处置任务量为37.33公顷,截至目前,该局完成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处置任务量43.5124公顷,完成本年度任务的116.56%,处置闲置土地5宗,面积24.298公顷,提前完成了“十四五”期间全部闲置土地消化处置任务。
“我局结合乌达区产业发展实际,分类推进、精准处置批而未供土地,力争保质保量提前完成乌达区‘十四五’期间批而未供土地消化任务,切实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与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为乌达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土地资源保障。”市自然资源局乌达分局副局长李云鹤说。 (李浩 文/图)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