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维娜
2023年09月27日
“一盔一带”宣传。
本报记者 段维娜 文/图
道路交通是城市的“血脉”,文明交通是城市的名片。安全、文明、有序的交通环境是广大市民的热切期盼,也是一座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
良好的交通环境,是一座城市文明程度最直观的表现。为营造安全有序、文明、畅通的出行环境,近年来,我市公安交管部门通过交通秩序提升、交通设施建设、文明交通宣传、部门联动协作等行之有效的举措,持续推进文明交通秩序集中整治行动,营造人人践行文明交通理念的良好风尚。
突出重点
全警联动强化管控
交通出行不仅关乎百姓的生命安全,也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
为治理机动车违停占道,摩托车、电动车不佩戴安全头盔上路行驶等交通“顽疾”,市公安局交管支队积极联系城管部门、街道、社区等多方力量协同共治,严格落实“路长制”,积极构建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网络,借力借势加大交通乱源治理力度;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对辖区内销售电动车的商铺进行执法检查及普法宣传,推动严格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安全防护产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对假冒伪劣产品造成事故后果加重的,推动严格倒查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责任,消除安全隐患。截至目前,共开展联合检查27次,检查商铺162家。
我市还不断强化研判部署,严管路段交通。采用支队+大队、线上+线下综合分析研判模式,摸清辖区骑乘人员不佩戴安全头盔导致事故多发的季节性特点,科学安排勤务,加强对农贸市场、商场、集市、学校、大型住宅小区等大流量路段和非机动车事故高发地点等重点区域的管控力度,查找整治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不足,细化整治措施,明确整治目标、整治时间及重点,进一步强化摩托车、电动车交通管理工作。
为规范辖区道路行车秩序,合理安排勤务,落实“高峰疏堵保畅、平峰纠违巡线”工作机制,加强道路、路段巡逻频次,提高路面见警率,从严整治机动车违法停放、非机动车乱停乱放、行人乱穿马路等交通违法行为,努力维护良好道路交通秩序。
“一盔一带”
安全之弦系在心间
我市坚持常态化推进“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今年6月,市公安局交管支队全面启动了“线上线下宣传、路面严管劝导、企业源头约谈”的立体化“佩戴安全头盔”守护行动。
全市公安交管部门加强执法管理,依法查纠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不佩戴安全头盔、汽车驾乘人员不使用安全带行为,助推养成安全习惯。截至目前,全市共出动警力6300余人次,查处非机动车闯红灯、逆行、占用非机动车道违法行为2.8万起,非机动车骑乘人员不佩戴安全头盔5.2万起。通过开展集中攻坚,实现了海勃湾主城区头盔佩戴率从年初的4%跃升至60%以上,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涉及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的道路交通事故中,未戴头盔、头部受伤致死的比例占到该类事故死亡总数的80%以上。”市公安局交管支队支队长贺伟说,正确佩戴头盔,可对骑乘人员头部起到撞击缓冲的作用,防止头部直接碰撞地面或硬物而造成伤害,从而大大减轻事故对骑乘人员的直接伤害。
为了倡导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佩戴头盔,交警在我市各主要街路设有教育体验点,通过“五选一”教育模式,采取抄写交法、交通体验、发布朋友圈等方式进行面对面教育,劝导电动车驾乘人员按规定佩戴安全头盔,积极引导电动车驾乘人员养成良好交通出行习惯。“这个体验活动好,我其实买了头盔,之前一直忽视了它,今天回去后一定戴起来。”市民张女士说。
不知从何时起,上车系好安全带、出门戴好安全头盔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选择。“交警同志处罚那些不系安全带的、不守规矩的,也是为咱们的安全着想不是?”外卖小哥王强一边说着,一边戴好安全头盔,奔忙在又一单的派送上。如今的他,时间再紧张,也不会乱闯红灯,忽视安全。
创新举措
开展文明交通宣传
文明出行,既是一条“安全带”,也是一道“风景线”。漫步在乌海,大街小巷遍吹文明交通、安全出行新风,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明显减少,无论是主干道还是次干道,人车各行其道,一辆辆机动车按秩序行驶、礼让斑马线、非机动车驾乘人员戴好头盔等情景比比皆是。
“您好,请您遵守交通规则。”“奶奶,我扶您过马路。”在海勃湾区人民南路与清泉街的十字路口,记者看到,文明交通志愿者拿着“交通文明 从我做起”的宣传标示旗,不时引导着机动车礼让行人。而在斑马线等候区,志愿者不厌其烦地劝导行人遵守交规。搀扶老人、指挥行人、引导车辆,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不断上演,风雨无阻。在市区的各个十字路口、大街小巷,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配合交警疏导交通,维护交通秩序,劝导不文明交通行为,成为我市城市交通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个人文明的一小步,便是城市文明的一大步。为了让文明交通在我市成为新风景、新风尚,有效消除各类交通安全隐患,我市坚持“线上线下”结合宣教方式,以农村“大喇叭”、交通安全宣传“七进”“美丽乡村行”交通安全巡回宣讲为载体,向“一老一小”“务工务农”群体精准推送交通法律法规和安全出行常识。同时,充分利用微信、抖音,“巧做”宣传活动,做精宣传作品,努力推进人人成为文明交通的宣传者,共建安全的参与者。截至目前,共发放宣传资料5万余份,播放宣传视频320余条,受教群众达6万余人。同时,依托高速服务区和国省道沿线LED情报板制度,充分发挥服务区、收费站、辖区道路沿线LED电子屏、宣传展板、条幅等传统宣传媒介,多频次全时段、广泛宣传规范乘车、规范使用安全带、二次事故防范等各类安全知识,全力打造和谐稳定的道路通行环境。
文明交通在我市蔚然成风,流动的文明因子正跳跃在城市的每一个细胞中,如今,文明交通已成为每一个市民出行的习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从一个人传向一群人,从一个群体感染一座城,创建文明交通环境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共识,浸润城市发展的每一个角落,为文明城市增光添彩。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