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晖
2023年09月28日
■牢记使命 奋楫笃行
本报记者 赵晖
矿山上一排排纵横交错的蓝色光伏板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滨河二期一处处工地热火朝天;乌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一个个项目高歌猛进……金秋十月,放眼望去,一批批企业茁壮成长,遍地皆是项目落地、产业发展的精彩画卷,乌海这个招商引资强、营商环境优、产业发展好的“磁力场”正在迎风崛起。
今年以来,我市聚焦办好“两件大事”,牢固树立“大抓开放、大抓招商”理念,锚定产业转型和城市转型, 始终以奔跑的姿态、战斗的状态,以招商引资、营商环境的新突破、新成效,拼出经济发展新气象、城市发展新未来。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
全面提升招商引资质效
前不久,我市2023年秋季招商引资重点项目集中签约,签约项目13个,签约总金额313.9亿元,涉及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多个领域。同时,我市在9月陆续签约了47个重点项目,签约总金额114.17亿元。企业看好乌海,项目落地乌海,彰显出我市经济发展的活力与潜力。
“乌海具有发展新能源产业的资源优势、工业基础、要素保障和广阔的应用场景,为发展电池产业打下了坚实基础,特别是相关部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工作作风,坚定了我们在乌海投资兴业的信心。公司计划投资45亿元在乌海建设动力及储能锂电池制造与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将达近100亿元。”融捷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吴庆隆对我市良好的投资环境赞不绝口。
经济要发展,项目是支撑,招商是关键。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是城市发展的“强力引擎”。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以顶层设计为统揽,以高位推动为基础,不断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优化招商引资工作模式,让招商引资工作统筹有力、方向清晰。
为高效推进全市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我市立足实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加快项目建设的实施方案》,下达各区、各部门2023年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制定《乌海市招商引资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2023年全市招商引资工作要点》《乌海市2023年招商引资重大活动计划》,明确“路线图”“时间表”,进一步细化工作举措;印发《乌海市招商引资绩效考核奖励办法》,拿出“真金白银”奖励先进、激励后进,充分调动各区、各部门招商引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招商引资,引进的是眼下的投资,促进的是明天的发展,培育的是未来的实力。我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链群思维谋划传统产业迭代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认真落实产业链链长制,精准定位招商路径,坚持“龙头+配套”招商思路,聚焦8条重点产业链,持续招大引强、招新引优,重点引进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示范带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快形成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支撑点,以高质量招商引资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同时,我市精准绘制招商图谱和产业链招商地图“两张图”,明确招商目标、路径、机制和措施,实现清单管理、靶向对接、精准推介。
市党政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外出招商18次;我市成立45支招商引资小分队。今年1至8月,我市共派出96个工作组赴京津冀、长三角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考察企业、行业协会314家,合力推动多个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
今年1至7月,我市共实施总投资500万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142个,引进国内到位资金126.76亿元,同比增长33.8%;新签约项目总计62个,协议总投资1340.79亿元。目前,正在实施的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到位资金105.33亿元,占总到位资金的83.09%。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我市树牢“一盘棋”思想,大抓开放、大抓招商,一批批重大项目相继落地,为乌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构筑招商引资“强磁场”
今年,乌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乌达产业园率先打造企业服务大厅,可办理园区企业规划立项、备案审查、市政公用报装以及企业员工医疗保险等服务事项60余项,通过“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综窗受理服务模式,基本实现了企业办事不出园区,园区事园区办。
“自企业服务大厅设立以来,我们已经在这里办理了林草手续、洪水影响评价、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发改批复等事项,办业务的过程非常顺畅,工作人员耐心周到,为我们节省了很多时间。”近日,前来办理企业路桥及河道综合治理项目前期手续的,内蒙古东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员工贾雁斌说。
营商环境的一流与高效,是吸引企业入驻的“强磁场”、加快项目建设的“强引擎”。
我市聚焦打造效率最高、服务最好、企业群众获得感最强的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蒙速办·四办”服务,全力打造“乌海·无忧办”政务服务品牌。目前,市级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事项占比99.7%,综合受理事项1197项,集成“一件事一次办”事项128项,公布86项帮办代办服务事项,切实让企业和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改革发展红利。
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办。今年以来,我市牢固树立“发展为要、项目为王”理念,以各区、各责任部门确定的年度市级重点项目为载体,实行“争先进位、赛马比拼”工作机制,细化量化重点项目阶段性工作目标和完成时限,以挂图贴牌、排名比拼、督办考核等措施,有力推动项目数量、建设质量、投资总量“三量”齐升。抽调发改、工信、能源等经济部门干部,组建3支“助企解难小分队”,着力促进干部主动融入“服务企业、项目建设”,及时梳理项目建设各环节存在的堵点卡点,并现场想办法、出主意、解决问题,形成项目在一线调度、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推动的良好作风,全力护航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
与此同时,我市认真落实重大签约项目前置服务机制,建立招商引资重大签约项目前置服务登记表、办理情况台账和跟踪服务档案,为签约企业畅通沟通渠道,提供个性化审批流程代办帮办服务。积极探索“代办帮办+开发区”模式,在园区设置“帮您办”办理点,安排有关部门专人开展业务咨询、证照发放等工作,为企业提供全流程“一对一”、零收费代办帮办服务,让企业在园区就能享受到各项政务服务。
截至9月上旬,我市实施的296个市级重点项目已开复工280个,开复工率为94.6%,完成投资200亿元,同比增长5.3%;新建项目144个,已开工128个,开工率88.9%,同比增长11.8%。
星罗棋布的建筑工地传递出强烈的发展信心,与日俱增的重点项目激发了不竭的经济活力。随着一个又一个重点项目由“蓝图”化为“施工图”,再从“施工图”变为“实景图”,乌海优化营商环境“步履不停”,招商项目“千帆竞发”,经济发展“气势如虹”。我市正以最大诚意邀约八方商客:投资乌海,共赢未来!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