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 美好 温暖 感动

——记二〇二三年那些令人难忘的瞬间(下)

张楚研

2024年01月12日

本报记者 张楚研 整理

镜头六:

乘客晕倒 公交司机急送医

“哎呀,你没事吧,醒醒。”

“师傅,后面有人晕倒了。”

……

2023年7月20日,5路公交车上,一名乘客突然晕倒。当时,司机王强驾驶公交车正从海南区驶往海勃湾区,听到呼喊,他立即将车停在路边,查看情况。“乘客当时脸色苍白,意识不清。她身边的几位乘客合力将她唤醒,扶到了座位上。”王强说。虽然醒来,但乘客还是不舒服,王强赶紧开车往市区赶。

开车的过程中,王强始终留意该乘客情况,发现这名乘客依旧脸色苍白,明显身体不适。有乘客准备到市区后打120电话,让救护车来将人接走。“我们到市区正好是中午下班时间,车流量大,叫救护车前后得花不少时间,我开车送患者到医院是最快的。”王强说。

公交车不允许随意改道,但情况紧急,王强首先跟车上其他乘客商量,得到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随后,他在路上跟公司说明了情况,得到改道批准,驾车将这名患病乘客送至海勃湾区中医医院。

王强的做法得到了车上乘客的一致好评。

据了解,王强从事公交车驾驶员工作已经27年。开车过程中,他遇到过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在日常营运中,我们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作为一名公交车驾驶员,我相信不管是谁遇到这种情况都会作出跟我一样的举动。保护乘客的安全,是每位公交车驾驶员的责任。今后,我会不断加强学习,提高各种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置能力,为乘客营造更加安全、温暖的乘车环境。”王强说。

镜头七:

千里护航 送耄耋老人平安返乡

“谢谢你们千里迢迢把我妈送回来,我们都着急了十几天了,太谢谢你们了。”2023年7月26日,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救助管理站,马女士的女儿不断地对我市工作人员道谢。

7月24日,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张帆接待了民警护送的一位80岁老人。老人姓马,能够说清自己的家庭住址,张帆很快联系上了老人的家人。原来,老人平常就有外出的习惯,这次老人一走十几天,家里人很是担心,但老人没有联系方式,家人联系不到她。在来我市途中,老人在太原市也有过被救助的经历,但工作人员为老人买上车票后,老人没有乘坐返程的火车,而是换乘火车来到我市。“老人的身份证号开头是‘150’,我们在跟老人聊天时才知道她40年前家住乌达区,她可能朦朦胧胧地想回来看看,但老人表达不清,就这么稀里糊涂来了我市。”张帆说。

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原本可以买票让老人返回,但不放心老人,遂决定派3名工作人员护送老人回家。因为坐火车得在路上颠簸好几天还得多次换乘,工作人员和老人决定乘坐飞机回家。一路上,工作人员为老人拎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嘘寒问暖、打水买饭。老人第一次乘坐飞机难免紧张,我市两名女性工作人员一路上拉着老人的手安抚老人,1500多公里的路程,工作人员把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谢谢你们,又照顾我又送我回家,你们都是好人。”马女士说。

最终,我市工作人员将老人平安送回家,老人安全顺利与家人团聚,护送人员圆满完成了这次护送任务。“看到老人与家人团聚,我们很感动。帮助流浪者回家是我们的工作,看到他们团聚,看到他们脸上的笑容就是我们工作的动力。”张帆说。

镜头八:

器官捐献点亮生命之光

当我们面对死亡时,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谢幕生命?

有一种大爱,播撒希望;有一种善举,迎向新生;有一种接力,让生命突破了生与死的藩篱——人体器官捐献。

2023年11月17日凌晨,乌达区人民医院一间手术室内,在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的见证下,内蒙古包钢医院OPO团队(人体器官获取组织)的医生按照严格的流程开展器官获取手术,获取了器官捐献者孙先生的肝脏和双肾脏,随后急送至包钢医院进行器官移植。一切妥当后,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医护人员以及在场其他人员为孙先生举行了一场庄重肃穆的告别仪式,为孙先生深鞠躬默哀,表达对捐献者至高的敬意和缅怀。

11月12日,孙先生突发疾病送至乌达区人民医院抢救,他的子女和亲属收到消息后从外地赶到我市。经医院多天的紧急抢救后,孙先生出现脑功能衰竭情况。医生跟家属沟通后,孙先生的儿子表现出捐献器官的意愿,医生于是立即联系乌达区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以及内蒙古包钢医院OPO团队到现场。

“器官捐献不是小事,也有很多人无法接受,他的儿子虽然有捐献意愿,但一同前来的亲戚开始比较反对。”乌达区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折蓉平说。

此后,乌达区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与包钢医院的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对家属展开协调捐献工作,当说到捐献器官可以给更多人生的希望,更是孙先生生命的延续时,他的亲属逐渐理解并接受。此时,孙先生的状态进一步恶化。11月16日晚,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孙先生的亲属达成一致意见,同意捐献,在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的见证下,患者家属签署了“人体器官捐献亲属确认登记表”。11月17日凌晨,医生判定孙先生脑死亡,随后开始器官获取手术。术后,孙先生的家人将其遗体带回老家安葬。

11月17日清晨,孙先生的器官成功移植到包钢医院3名患者身上,肝脏移植8小时内完成,肾脏移植3小时内完成,手术过程顺利。术后脏器血流功能良好,患者病情稳定。

折蓉平作为乌达区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见证了整个捐献过程。“感谢孙先生,也感谢他的家属,他们在最悲痛的时刻作了伟大的决定,孙先生的器官能够为3个人带来生的希望,也让我感受到我工作的意义。”折蓉平说。

镜头九:

店铺起火 路过教师秒变“消防员”

2023年10月,乌达区一店主王先生给市第十二中学教师马继承送去了一面写有“大火无情人有情 助人为乐显真情”的锦旗,感谢他及时救火避免了严重后果。

事情发生在同年9月,当天马继承的电动车坏了,他将车子送到修理店维修,等待期间他走进一家超市买东西。“着火了!着火了!”马继承突然听到外面一阵骚乱,他立即跑出去查看。原来,一家店铺内有一处起火点,火势不大,但周围有沙发等易燃物,店铺大门锁着。店门口停着一辆车,邻居说可能是店主的车,马继承立即在车辆上寻找电话,抱着尝试的态度将电话打了过去。对方确实是该店店主,当时他在外面吃饭,听说着火了,他也很着急,立即往回赶。

挂断电话,马继承并没有离开,而是在门外观察店内情况,尝试开门。很快,火势越来越大,如果再不及时处置将无法控制。马继承又给店主打了电话,得到对方许可后,决定破门进入。马继承和周围居民尝试踹了几次门也没能踹开,所幸店铺门锁并不结实,众人又尝试来回拉门最终将门打开。

门打开的瞬间,黑烟一下冲了出来,喷了众人一身,店里被浓烟笼罩一片漆黑。顾不得危险,马继承从隔壁店铺拿上灭火器冲进店里,找到着火点大致的位置喷了下去。“店里伸手不见五指,浓烟呛得喘不过气,我也只能凭借之前看到的起火点位置,判断大致的方位。”马继承说。一个灭火器用完,他跑出店外又拿来一个灭火器冲回店里将火彻底扑灭。这时店主赶回店里,查看情况。

看到店主回来,马继承转身离开了。下午,他又到起火店铺查看情况,确认一切安全后再次离开。“我是一名体育老师,以前上学时也学习过火灾处置的方法,遇到这样的情况能够冷静对待。当时也想报警,但是消防员出警需要时间,火势蔓延速度很快,我怕错过最佳灭火时机。”马继承说。

因为与马继承通过电话,店主王先生很快就联系了他表示感谢。“现在想想都觉得后怕,幸亏那天马老师路过帮我灭了火。”王先生说,他的店内有烟、酒等易燃品,一旦火势蔓延后果不堪设想。马继承及时灭火不但避免了更大事故的发生,王先生的损失也在可承受范围内。“这次事件警醒了我,我会停业翻修整顿,确保店内安全,避免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王先生说。同时,他也给马继承送去锦旗表示感谢。

说起此次经历,马继承表示自己只是做了对的事情。他说:“我平常就喜欢从网上看一些安全警示教育的视频,也会学习灭火器使用、急救方法等。现在网络发达,只要动动手就能学到安全知识。希望所有人在上网的过程中可以抽空看一些相关的视频,关键时候能救命。”他同时表示,遇见这样的情况,如果火势不可控或者自己拿不准千万不要冒险,拨打报警电话才是最佳选择。

没有谁生来无畏,只是选择了勇敢。马继承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危险时刻挺身而出,以平凡之躯行英雄之事,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

镜头十:

一张时隔30年的身份证

2023年12月,家住乌达区的79岁老人刘长青拿到了期待已久的户口本和第二代居民身份证。

1993年,刘长青从老家来到我市生活,那时用的还是第一代居民身份证。

随着社会变迁,第一代居民身份证更换为带有芯片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身份证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但刘长青靠捡废品和亲戚帮助生活,一直未婚,至今也不使用手机、电脑等现代电子产品,平常很少使用身份证,没有意识到身份证的重要性,再加上他自从来我市后就再没离开过,因此,他与老家派出所失联,户口也被注销。

2023年4月,李正来到三道坎派出所担任所长职务,在与辖区一社区工作人员沟通过程中偶然得知了刘长青的情况。“没有身份证肯定是不行的,像刘长青的情况是可以享受一些国家福利政策的,但他现在别说没有保障,连出行都受限。”李正说。

为了帮助刘长青解决身份证问题,李正带领户籍民警赵雪主动联系他了解情况,随后跟刘长青老家的公安局联系寻找他户口所在地派出所。30年的时间,公安系统有很大调整,刘长青老家原有派出所早就与其他派出所合并了。经过李正多次沟通,终于在刘长青老家的公安系统中找到了他的相关信息。

然而又出现了另一个问题,刘长青的名字与原始档案资料不符。“他的原始档案名字是刘常青,虽然是一字之差,但其中可能会存在冒名等问题。”李正说。当地派出所民警很负责任,通过走访调查,找到了认识刘长青的居民证实了他的身份。

办理户籍和身份证需要本人到场,但刘长青年事已高,不适合长途奔波。李正又和当地派出所协商能不能让别人代为办理,最终确定刘长青准备好相关材料由他的外甥女王丽代为办理。户籍民警赵雪联系王丽告知她所需要的材料,并一次次为她整理确保没有疏漏。李正则联系好了一切办理事宜,确定了对接人员,王丽只需要到当地派出所即可办理。

“特别感谢李所长和赵警官,他们多次给我打电话,主动帮我对接好舅舅老家当地派出所的一切事宜。因为这个派出所地理位置偏远,他们甚至问清了具体地址,帮我查看是坐火车去方便还是开车更好。我到了当地赶上派出所负责人去市区开会,李所长又打电话和他们对接,我第二天到派出所很顺利地办完手续,拿到了舅舅的户口本和身份证。除了对舅舅的身份证上心,李所长还给我舅舅捐款送东西。”王丽说。

12月18日,刘长青和王丽拿着两面锦旗分送给李正和赵雪,感谢他们的付出与帮助。

记者手记:

2023年的故事已经结束。回望这一年,我们身边上演了许许多多温暖的故事,有寻亲成功的欣喜、有路遇危难果断出手的“侠义”、有造血干细胞、器官捐献的无疆大爱……平凡、美好、温暖、感动在这一年中不断交替,鼓舞人心。这一年的采访中,笔者见到过无数张笑脸,听到过无数个感人的故事,回想中甚至也不自觉地跟着嘴角上扬。这些故事,是幸福快乐的传递,是乐观生活的勇气,是实现梦想的奖励,让我们深感人间值得。

2024年的时光列车已经启程。展望2024年,祈愿平安与快乐相随,温暖与感动常伴。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