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建慧
2024年06月17日
上大学就要有崭新的面貌
本报记者 韩建慧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对于很多学子来说,高考过后漫长的暑假是难得的休闲时光。没有做不完的试卷,也没有家长的唠叨,孩子们可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休闲娱乐、释放压力,做做上大学前的准备工作。
准大学生们都在忙点啥?当完全由自己支配的假期到来时,大家都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对此,记者也进行了一番采访。
形象管理:上大学想要崭新的面貌
很多参加完高考的学子都表示,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他们正在积极进行自我形象管理,希望能有一个崭新的面貌去迎接接下来的大学生活。
6月16日是父亲节,跟爸妈吃完午饭后,18岁的小舒就要启程去山东了,他和同学孟郊一起报了一家全封闭式减肥训练营,要在营中度过四十天的“苦练”时光。
这家训练营是家“网红”店,小红书、微博等年轻人热爱的社交软件上都有健身达人分享的经历,小舒和孟郊对比了很长时间后,觉得教学挺正规,且收费合理,征求过父母的意见后就报了名。
两个小伙子都是一米八几的大个儿,体重接近100公斤,高中期间因为时间紧张且学习压力大,养成了暴饮暴食的习惯,尤其是吃不到夜宵就睡不着觉,自觉形象不佳,且缺乏应对大学开学时军训活动的体力,都想要通过减肥和健身的方式锻炼一下。
对此,小舒的父母表示非常支持。虽然十八岁的男孩还在生长发育期,但他们也支持孩子通过“外力”帮助,改善一下形象。“健身营挺好的,专业教练安排得比较合理,可以最大程度避免运动受伤等情况,比咱们自己摸索强。”小舒的父亲舒庆说。
无独有偶,准大学生孙博也在每天锻炼,早上六点起床跑五公里。孙博喜欢打篮球,体重一直保持得不错,但体力一般,他希望通过长跑的方式来锻炼肺活量,让自己的体力上个台阶。
“不管是为了给即将到来的大学军训做准备,还是为了健康着想,减肥和加强运动都是很必要的。”孙博说。
除了减肥、运动,部分学子还希望借助现代医美技术为“颜值”加分。
准大学生小雪就在西安某三甲医院的整形科预定了眼综合手术,准备等父亲休年假时一家三口一起去,顺便游一游古城西安。
小雪想要微整形的心愿由来已久,她的上眼睑比较宽,瞳仁被遮住了一部分,总显得不太精神。她的母亲就是这种眼型,几年前做了重睑手术,立刻就显得精神十足,父母都表示,等高考结束就带她也去“调一调”。
如今,现代医美技术的发展,已经不再让家长和孩子们面对医美、微整形等问题时“谈之色变”,相反的是,年轻的父母们更希望借助科学的医美手段,给孩子的外在形象加加分。
受访者刘雪就是其中一位。刘雪的女儿小昭9月份也要去上大学了,她打算早点带孩子调整一下皮肤,把起青春痘留下的痘坑和痘印都处理一下。
“我自己也是这种肤质,但那时候没有啥技术可以解决痘坑和痘印的问题,很长一段时间都顶着一张麻子脸,心里还觉得挺自卑的。如今有很多办法可以处理掉这些痘坑和痘印,我当然要带我孩子去做,为什么还要让她承担我以前承担过的烦恼呢。”刘雪说。
不过,刘雪的女儿小昭自己倒是不太在意。她觉得,有一张光滑好看的脸蛋很不错,但没有也不用懊恼:“这不就是青春的痕迹嘛,我妈想得太多啦,其实随着年龄增长都能长平的。青春无价,一切都值得记忆。”小昭说。
技能提升:做好准备面对大学生活
准大学生嘉嘉高考一结束就钻进了琴行里,她打算将自己曾坚持过十多年的钢琴学习“捡”起来。嘉嘉从4岁开始就学习钢琴,小时候是父母督促着学,等学了几年后她对钢琴越来越感兴趣,却因为学业压力大暂时搁置。
“尤其是上了高中之后,学习压力大,我也不打算走艺术道路,就再也没上过钢琴课,偶尔弹一弹也是为了休息休息。现在高考结束了,我终于可以心无旁骛地继续学琴了。”她笑着说。
嘉嘉的闺蜜小童也在陪着她一起学习,小童选的乐器是葫芦丝,因为乐器老师告诉她,葫芦丝入门较为简单,很适合她这样有几分兴趣,又没有相关基础的爱好者来学。
小童的想法是,将来上大学后,应该有一技之长,“经常听爸爸妈妈说起他们上学时有意思的社团活动,我如果能会一门乐器,在大学时应该也能参加很多有趣的社团吧。”她说。
准大学生张超则是抓紧时间报名考驾驶证。他觉得,学会驾驶技术非常重要,高考结束后假期这么长,正适合去练车。尽管每天都要顶着大太阳去上课,他还是乐此不疲,精神头倍儿足。
在驾校他发现,原来这段时间来学车的大多都是他这样的准大学生,年轻的男孩女孩们很快因为有共同话题而结成了好朋友。“我们练车群可热闹了,大伙儿经常在群里分享各种倒车入库或者是弯道行驶的经验,有的总结的特别好,比教练教给我的办法还好用呢。”他说。
准大学生小刘说,自己准备的技能比较务实。“我打算练习一下口才和唱歌,准备一段有意思的自我介绍,这些东西上大学后肯定用得到。”他说。
另一位受访者小郭也觉得,自己既没有音乐舞蹈的天赋,又缺乏运动技能,想要在需要自我展示的时候能让别人“记住”,好口才肯定少不了。“我的声音条件还挺好的,学朗诵相对门槛比较低,我打算趁着这段时间好好学习一下朗诵,偶尔需要表演节目时,也不至于晾在台上。”他笑着说。
拥有“一技之长”,希望在步入人生的另一个阶段时能更为游刃有余,的确是很多学子的想法。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不少准大学生都认为,大学是知识的殿堂,也是自我展示的舞台,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去面对。
阅读充电:把没看完的书都看一遍
准大学生梦瑶说,她打算趁着这个假期,把之前没看完或者没看过的书都看一遍。
梦瑶很喜欢阅读。但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用学习的时间去读小说实在是“奢侈”,在三年多的时光里,看小说只是她学习累了偶尔放松的一种方法。
如今考试终于结束了,梦瑶把堆在书桌底下的箱子搬了出来,里面都是她想看但没时间看的各种“杂书”。“我喜欢逛书店,有时候看到一本喜欢的书就买回来放在这里,妈妈曾说放的久了就不想看了,但我觉得不是,我一直惦记着呢,现在有时间了,当然得看完才行。”她说。
与梦瑶有同样想法的还有另一位受访者郭馨云,郭馨云在公众号里看到一则消息,海勃湾区图书馆开放了AI书苑,只要注册绑定,就能享受4000多种的优质名刊,5万多册畅销图书和10万小时的听书资源,这让她觉得非常惊喜。
“我的阅读量还是蛮少的,很希望能通过阅读充充电。正愁着看点啥呢,看到这个消息立刻觉得自己仿佛拥有了一座图书馆。”她说。
随着大众阅读方式的多元化,想要阅读充电的确不再是一件难事。准大学生朱丹就告诉记者,她很喜欢用听书代替看书。端午节后天气变得炎热,每天下午放了暑假的她都会陪着奶奶到公园里遛弯儿散步,“奶奶跟别的老人聊天,我就一边看风景一边听书,感觉身体和眼睛都得到了休息。”她说。
自我充电的方式当然也不止阅读一种。准大学生小曹说,她喜欢通过观看各种视频和参加在线课程来学习新知识。她下载了一个由网易和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出品的App,名为“中国大学MOOC”,里面有丰富的各类资源。“这些资源涵盖各种主题,从科学到艺术,从技术到人文,都能让人获得丰富的知识。”小曹说。
于是,在高考结束后这段时间,小曹一直在线学习各种“没见过的新事物”,“我最喜欢看演讲频道,这些演讲不仅提供了全球各领域专家的深度见解,而且演讲者的故事和经验也常常能激发我的思考和灵感。”她说。
小曹还加入了一个分享学习资源的互助群,群里既有她这样的准大学生,也有真正的大学生,还有很多已经参加工作的社会人士。她觉得,偶尔跟不同社会背景的人交流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锻炼沟通能力。
诚然,对于即将进入大学生活的新生来说,自我充电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可以让自己在大学生活中更加自信和从容。
旅游出行:去看看不同的风景
高考刚一结束,小薇就准备好了背包,打算趁着成绩还没出,先和同学到甘南地区去玩一圈。
这是小薇人生中第一次没有父母陪同的旅行。父母不放心,建议她最好去一个去过的地方,她想了很久,决定再去看看甘南的大美风光。
小薇高一的时候曾经和父母去过一次。那时候是国庆节期间,风景已经不是最美的时候了,听当地人说,甘南地区最佳的风景在六月到九月,她一直惦记着再去看看夏日的草原。
跟小薇一样,她的同学林烨也已出发和几个同学一起去游成都。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成都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美食而闻名,林烨早就想去游玩一趟了。
由于没有父母参与,林烨当起了四人小分队的“领队”,他们在网上订机票、订住宿旅店,分头做攻略,提前预订景区门票,这些在父母看来非常“复杂”的事情,准大学生们做得有板有眼,让父母直呼:“孩子长大了。”
“我也没想到他们做得这么好。”林烨的母亲卢女士对记者说:“孩子每天都会在朋友圈里分享见闻,他们这个年龄的孩子对啥都感兴趣,人文历史感兴趣,自然地理也感兴趣,街头巷尾的美食也能让他们开心半天,我觉得这一趟出去,他们真的长了不少见识。”
对于这次出行,林烨自己也很满意,他觉得,一起出行不仅能放松心情,还能增进友谊,同时积累宝贵的旅行经验。“我们四个人就是最好的旅行搭子,有人拍的照片好看,有人爱写游记,有人会规划路线,而我比较擅长找好吃的东西,这样的小分队简直无敌了。”他自豪地说。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高考结束后出去旅行,的确是不少准大学生们的选择,相比起有父母陪伴的旅行,更多学子愿意和同龄人结伴儿。对此,不少家长也表示赞同。
受访者蒋华就觉得,上大学是孩子向成年过渡的重要阶段,独自旅行的确可以成为他们体验社会、学习独立的一种方式。“爹妈不能永远陪着他们长大,总要放手让他们自己去闯一闯。如今网络便捷、资讯发达,孩子们结伴出行我们也觉得挺放心,只要做好安全教育,旅行过程中的事情就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吧。”他说。
诚然如此,这个暑假,不仅是高中生活的结束,更是大学生活的序章。对于准大学生们来说,无论是通过形象管理来提升自信,还是通过学习充电为将来做准备,或者是通过休闲旅行来拓宽视野和增加生活经验,都是在为他们未来的人生旅程打基础。因此,对于广大家长来说,支持孩子的正确选择,积极给予引导和鼓励即可,毕竟未来的人生道路,还需要他们自己去探索。
■ 链接
心理医生建议:“放松不放纵”
“后高考”时期怎么过?
高考已经落下帷幕,但有部分考生突然轻松下来反而感觉心理和身体有些不适应。在等待成绩公布这段时间,考生应如何做好心理调适呢?来听听心理医生怎么说。
高考结束后,聚会狂欢、打游戏、补觉,成了大多数考生放松身心的几大必选项目。不少家长担心考生一旦放松,便会像“脱缰的野马,变得没有节制”。许多考生突然从紧张的氛围转换到放松的状态,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心理落差感,通过一些方式舒缓压力是必要的,但也不宜过度大吃大喝、无节制疯玩等。
“熬夜、聚会唱歌、无节度地去玩游戏,把自己的生活节奏打乱,容易出现生理和心理问题。”心理医生建议,考生考后要做到“放松不放纵”,疯狂打游戏、熬夜等会伤害身体,可以选择平和、舒缓的方式来调整近期的状态,如打球、看电影、短途旅游等。
高考结束后,部分考生还存在茫然、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因为考前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但考后还没有规划,就出现了失落、空虚的心理状态。此外,还有一些考生因为对自己的成绩没有把握,或是自我感觉成绩不理想,从而陷入抑郁的情绪之中。
“如果考生内心反反复复做斗争,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情况。正确看待这次考试,有些题没有做好很正常。”心理医生建议,充实自己,不要沉浸在过去的思虑中。
有焦虑、茫然情绪的考生,可树立一个短期的新目标,如考驾照、做志愿者、学习乐器、健身等,也可多搜集高校及专业信息为志愿填报做准备,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家长如发现孩子存在抑郁情绪,应加强与孩子的交流,或寻求专业心理人士帮助,及时调整孩子心态。 (转载自《南方日报》)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