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飞
2024年06月20日
本报讯 (记者黄建飞)今年以来,我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积极推进法律援助“市域通办”,打破法律援助跨层级、跨区域受理壁垒,着力解决群众“多头跑、来回跑”的问题,切实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
抓组织领导,“一盘棋”统筹推进。我市印发了《乌海市法律援助“市域通办”实施方案》,明确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市域通办”工作职责、内容、处理流程,压实各级责任,确保法律援助“市域通办”工作稳步有序推进。
抓学习培训,“一口径”集中服务。我市加强法律援助窗口工作人员专业化、体系化培训学习,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服务效率。对通过“市域通办”机制提交的法律援助申请实行无差别化的接待、受理、审查、指派;对符合法律援助申请条件的申请人全面实行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减跑动“四减”服务和经济困难状况承诺制、容缺受理、首问责任制等工作机制,用更优质的服务体验回应群众“就近把事办好”的期盼。
抓社会宣传,“一主题”深度引导。我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广泛宣传展示“市域通办”政策内容,通过媒体平台发布法律援助“市域通办”工作内容、办理地址公告,向群众积极宣传法律援助“市域通办”便民举措,提高群众对法律援助“市域通办”工作的知晓度。
抓资源整合,“一张网”联动指派。我市按照“自愿申请、择优录用、动态管理”的原则,整合全市法律援助律师资源,组建乌海市“点援制”法律援助律师名录,结合律师个人专长和执业经验,划分了行政诉讼、婚姻家庭、劳动保护、人身损害、刑事案件、交通事故等专业化“点援制”律师服务小分队,让律师“援有所长”,也赋予受援人“点援”律师的权利,实现了承办人员专业供给与受援人需求“双向对接”。
抓动态管理,“一标准”高效运行。我市统筹法律援助服务事项、受理条件、办理流程、办理时限、办理材料等要素,推动实现“市域通办”同一事项在全市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强化案件办理全流程动态管理,在接收申请时进行形式审查和分类处理,切实做到精准研判、专业受理、应援尽援;各级法律援助机构认真落实专人专岗工作机制,积极做好“市域通办”数据采集报送及常态化维护工作,及时更新进展信息;定期与受援对象、承办律师沟通交流,了解案件进展情况,确保法律援助服务及时、准确、有效。
目前,全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共解答法律咨询350余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59件,其中“市域通办”案件13件,通办率达100%,受援人对案件审批、承办满意率均达100%。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