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匠心伴成长

——记乌海能源乌达煤炭加工公司安全生产技术部部长刘瀚文

孟荣 付兰伟 兰向琼

2024年06月20日

■弘扬蒙古马精神

“刘部长,207皮带机自动停机导致原煤输送系统重载停车。”6月16日晚8点半,正在办公室整理技术资料的乌海能源乌达煤炭加工公司安全生产技术部部长刘瀚文接到岗位工打来的电话。停车意味着全厂停产,当晚值班的刘瀚文一刻也不敢耽搁,放下电话,即刻赶到现场。一番排查后,他判断是变频器主板烧毁。更换主板后,皮带机恢复正常运转,全厂重新开始生产。整个过程中,刘瀚文思维缜密、冷静睿智、技术精湛,一波操作行云流水。

今年34岁的刘瀚文参加工作以来,一路脚踏实地,一路披荆斩棘,把美好的青春年华投入到实践工作中,一路追逐梦想,用敬业奉献收获青春的精彩,曾获评乌海能源公司“最美奋斗者”“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近日,又被国家能源集团公司评为“青年岗位技术能手”。

2020年2月,国家能源集团公司开始在各子公司推进ERP系统建设。由于认真负责、好学上进和专业功底扎实,当时在机电动力部工作的刘瀚文被乌海能源公司安排担任ERP系统中PM(设备管理)的负责人。

“个别生产单位不理解、不配合,加之各单位经营性质不同、人员结构复杂,都给系统建设带来重重阻力。”刘瀚文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依旧不胜感慨。

他主动与基层单位沟通,耐心细致地阐述ERP系统建设的目的、意义和长远功效。同时,他向公司分管领导“求助”,客观陈述基层单位的实际困难和系统建设的推进情况,从公司层面“解题”“施压”,迅速打开工作局面。

ERP系统毕竟是新生事物,即便是基层单位积极配合,但由于各单位管理机制不同、经营业务不同,总会不同程度影响数据搜集工作的正常开展。

刘瀚文从自身做起,通过勤奋学习掌握了相关操作规范和要领后,又从每个单位挑选了2名关键用户进行集中培训,再由关键用户负责对本单位操作人员进行培训,让大家熟悉系统的整体架构。随后,刘瀚文在公司系统地开展培训,不厌其烦地讲解系统数据搜集的重要性、数据录入方法等。短短半年时间里,他共搜集主数据20余万条,在全集团率先完成PM系统建设的“夺旗”任务。

由于出色的工作业绩和业务能力,刘瀚文被集团公司聘为ERP方案组专家。

2020年8月,为顺应煤炭企业的发展形势,煤矿智能化建设在乌海能源公司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刘瀚文被抽调到智能化办公室,参与编写《乌海能源公司煤矿智能化建设实施方案》。

当时,煤矿智能化建设还属于新生事物,集团公司和煤炭行业都没有现成的建设模板和标准。刘瀚文和同事们敢为人先,一切从零做起。

没有模板,就从各种高端平台、网站查阅资料,了解最先进的智能化建设理念,掌握最前沿的智能化装备和工艺。没有标准,就深入各厂矿了解采掘一线和各种固定岗位对智能化建设的预期,然后进行汇总、比对和提炼。靠着执着的韧劲和不轻易言败的闯劲,工作推进的脉络逐渐成形。那些日子,每天凌晨两三点,乌海能源公司智能化办公室依旧灯火通明。

2021年2月,饱含着刘瀚文和同事们智慧结晶和辛勤汗水的《乌海能源公司煤矿智能化建设实施方案》顺利出炉。该方案无论从总体架构,还是从建设标准、措施规划都走在了集团公司乃至整个煤炭行业的前列。

2021年12月,刘瀚文被调至乌达煤炭加工公司安全生产技术部,分管安全技术机电工作。

当时,乌达煤炭加工公司以“减人、提效、保安”的智能化建设目标为主线,力争在2023年底建成集团智能化中级洗煤厂。为确保智能化项目高标准、高水平推进,刘瀚文凭借自己多年积累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技能,创新性地提出选煤厂视频专网建设,在专网专用的前提下,网络扩展性更加灵活,视频汇聚更加集中有序,同时极大缓解了控制环网的网络传输压力,为企业后续的安全高效发展打牢基础。

2023年4月,乌达煤炭加工公司系统开始调试;6月,开始带煤试运转。调试期间,分管安全生产技术的刘瀚文天天盯在现场,对出现的问题逐一攻破。

全厂20多条皮带机由于变频器不匹配,造成故障率高,直接影响系统正常调试。刘瀚文及时与厂家技术人员对接,寻求解决之道。

洗煤厂投入正常生产后,刘瀚文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和需求,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技术改造和智能化管理水平提升工作中,带头组织开发视频监控系统,实现重点生产区域远程视频全覆盖,通过“视频轮巡+生产指挥中心常态化监察+公司领导月度监察”和设置“电子围栏”等形式,及时发现故障隐患并予以消除,筑牢安全生产防线;自主研发生产信息组态画面系统,通过布置虚拟化服务器,利用OPC通信与生产控制系统实现数据交互,压滤及产品煤运输生产信息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即可实时展示,辅助现场操作人员更好地掌握生产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效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打造智能洗选新模式。在此基础上,冲洗水变频恒压给水机组控制系统、在线水量计量检测系统……一项项凝结着刘瀚文智慧火花的系统研发与改造,被应用到生产中,为企业带来良好的安全效益和经济效益,推进智能化洗煤再上新台阶。

“近期,我们正在筹建‘青年创新创效工作室’,通过搭建这样一个平台,挖掘和带动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技术创新工作中,既为企业培养后备人才,又能创造高质量发展新能量。”刘瀚文信心满满地说。

(孟荣 付兰伟 兰向琼)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