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时代起舞 为人民放歌

——乌海乌兰牧骑永葆青春服务群众

张楚研

2024年06月28日

乌海乌兰牧骑深入基层演出。

乌海乌兰牧骑队员体验军营生活。

本报记者 张楚研

在我市,有这样一支文艺团队,他们一年四季风雨无阻,深入我市军营、社区、农区、学校、企业……为居民送上一场场精彩的文艺演出,他们是“红色的嫩芽”更是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这就是乌海乌兰牧骑。

近年来,乌海乌兰牧骑不断传承和发扬乌兰牧骑精神,将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相融合,让党的声音传遍千家万户。

以“演”为本

“我一直有一个从军梦,今天进军营来演出感受部队文化,特别激动,接下来一首《强军战歌》送给大家。”6月21日,在市国防教育基地一楼,掌声、喝彩声不绝于耳。原来,乌海乌兰牧骑慰问海南区民兵演出在这里举办。

伴随着主持人的介绍,舞蹈、歌曲、乐器演奏,形式多样的演出让辛苦训练的民兵们得到了休息和放松。其中,王学刚表演的《强军战歌》,不但歌声嘹亮,与民兵亲切互动、全场大合唱更是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乌海乌兰牧骑既有大众化的乐队表演,还有与军队主题契合的歌曲,精彩的演出让我们在紧张的训练中得到了鼓舞和放松。”海南区民兵王怡婷说。

除了进军营,乌海乌兰牧骑还走进农区、社区、学校……每一场表演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演出太好了,民族类的歌曲、舞蹈,红色经典歌曲都是我们爱听的,一看他们的节目就是精心安排的,希望他们能多来。”海勃湾区千里山镇新丰村居民郭利说。

乌海乌兰牧骑是我市唯一的国有文艺院团,还承担着对外文化交流的职能。4月,乌海乌兰牧骑队员受邀参加“广西三月三·幸福嘹嘹啰”2024年南宁市“绿城歌台”群众文化活动,通过富有民族特色的歌曲和马头琴演奏向南宁市民展示了草原文化,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5月我市举办的第七届马帮大会暨首届汽车户外露营大会,优秀演员和精彩节目又为活动增光添彩;同月,作为受邀嘉宾前往上海参加了2024年中国品牌日晚会,用极具蒙古族民族特色的马头琴和电声乐器为腾格尔老师新创歌曲《牧歌唱起》伴奏……

与群众的距离近不近、老百姓对演出满意度高不高,是乌兰牧骑服务能力的直接体现。乌海乌兰牧骑根据群众需求安排演出,进一步精准对接老百姓的文艺需求,让演出更接地气、更暖人心。“我们每一场演出的节目单都是精心准备的,进学校、社区演出就会多带一些大众流行元素,进军营、农区等就会偏重传统的表演形式,我们也会根据不同场合举办不同专场演出,丰富群众生活。在演出中我们会穿插一些宣讲,把党的声音带入演出中,传遍千家万户。”乌海乌兰牧骑副团长青格乐图说。

今年以来,乌海乌兰牧骑通过整场文艺演出和小分队走村入户的形式,线下开展了各类主题文化惠民演出59场。利用乌海乌兰牧骑微信公众平台及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积极开展线上展演、宣传及辅导,发布线上文化惠民演出及作品展播视频156个,累计点击量8万余次。

以“创”为基

乌海乌兰牧骑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以创作为天职。聚焦五大任务、蒙古马精神、“三北精神”等,不断推出自己的原创作品,以充沛的感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丰富大众生活。

“你有云端遨游的信念,在辽阔的大地上一往无前,太阳神保佑着你的腾飞,再长的风景也不算遥远……”这是乌海乌兰牧骑5月份推出的原创歌曲《高原雄鹰》,歌曲以我市为背景,歌颂了我市50多万各族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奋斗精神,引发了很多市民的共鸣。

该歌曲的作曲老师麻瑞英说:“这是一首大气磅礴的歌,主歌歌词部分以‘雄鹰’这个形象为代表诉说我们一方儿女心中的坚定信念和感恩之情,所以,我在编曲时用了相对大气、宽广的音乐来展现,尾声中用更沉稳旋律收尾,用音乐展现乌海儿女如雄鹰般的拼搏奋进精神。”

除了原创音乐,乌海乌兰牧骑音乐交响诗剧《黄河向海》、音乐剧《天边的乌达》正在编排,计划今年与观众见面。

“我们的创作更偏重本地文化特色,将黄河、书法、葡萄等特色元素融入表演中,展现地域特色。同时,我们也会创作一些流行元素的舞蹈、歌曲,将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相融合,更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乌海乌兰牧骑副团长刘星说。

今年以来,乌海乌兰牧骑围绕“北疆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主题积极开展创作,目前已完成原创舞蹈《黄河儿女》《茶香情味浓》和《波涛砺韵》,原创歌曲《千年的爱恋》《高原雄鹰》。音乐交响诗剧《黄河向海》正在创作采购,音乐剧《天边的乌达》正在推进;反映六五四小三线军工厂的舞台话剧《黄河儿女》剧本已出初稿,舞台话剧《大河安澜》正在剧本创作中,以黄河石彩绘为题材的《福河女儿》儿童剧也正在剧本创作中。2023年荣获五个奖项的舞台剧《山高水长》,也将继续改编为适合小型舞台表演的节目。

以“学”铸魂

“学·创·演”,学是乌兰牧骑的首要任务,学政策理论、学法律法规、学专业知识……只有学得懂、悟得透,才能成为合格的“红色文艺轻骑兵”。乌海乌兰牧骑开展形式多样的理论与业务学习,让新时代乌兰牧骑队员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更上一层楼。

“我们团现在一共有54名队员,受专业因素影响,一些队员学历并不是特别高,因此,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学习能力,才能有更好艺术表现。”乌海乌兰牧骑团长张凯说。

为了丰富理论知识,真正做到“文艺+宣讲”“文艺+政策”“文艺+辅导”,乌海乌兰牧骑采用分组学、集中讨论等方式,组织开展各类主题理论学习、专题研讨会、培训活动共28次,让队员们真正理解理论政策。同时,利用乌海乌兰牧骑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平台发布线上法治宣传68条,开设“法制宣传月”专栏,发布《弘扬法治精神,共建法治社会》《弘扬法治精神》《成长路上,法治同行》等宣传信息。

此外,乌海乌兰牧骑还不断强化业务能力。每年组织春训、冬训,从各地聘请专业老师,对队员的舞蹈、声乐、乐器等方面进行针对性提升。由于人员有限,团队不断推进一专多能的培训,让全团60%的人员能有2种以上的表演技能,30%以上的人员成为团里骨干,并且成为引领团队发展的主导力量。“我们现在培养了一批马头琴表演演员,其中部分演员2023年才跟着团队开始学习,现在已经能够上台作汇报演出了。我们还提倡队员们提升文学表达能力,能够写一些东西,并将这些内容用文艺的形式展现出来。我们希望队员们做到职业能力和学历的双提升,真正丰富自己,为团队服务,为百姓服务。”张凯说。

今年,乌海乌兰牧骑从各地聘请老师开展声乐、舞蹈等专题培训3次,选派10名优秀演员赴北京、呼和浩特、鄂尔多斯等地培训学习共计14次,组织演员外出观摩学习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只此青绿》《青衣》,儿童剧《海的女儿》《海底历险记》等精品剧目7次。

以“教”提质

除了自我提升,开展文艺辅导,提升我市文艺团队专业水平,提升居民大众文艺素养也是乌兰牧骑的重要工作。

“老师,您来了,上次学的内容我都掌握了,您看看我弹得怎么样?”近日,在海勃湾区千里山镇王元地村,学生秦翊轩兴奋地对乌海乌兰牧骑的老师张光明说。

“我们住在农区,孩子想学一些乐器还得去市里不太方便,因此,我们几个家长一同申请,希望有人可以来村里开展辅导。现在,乌兰牧骑的老师每周六都会来给孩子们上课,他们讲课耐心,孩子们进步特别快,没想到乌兰牧骑能够做得这么周到细致,特别感谢他们。”秦翊轩的家长崔海英说。

今年3月开始,乌海乌兰牧骑选派优秀器乐演员走进王元地村,开展文化人才服务支持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专项辅导活动,根据学员的自身实际和培训目标,采取集中教学和一对一教学方式。张光明说:“我们不但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更要深入群众,走进学校,尽力帮助基层百姓和青少年丰富文化生活,了解他们的需要,给予他们帮助,提升基层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

今年以来,乌海乌兰牧骑派出多名优秀演员深入军队、学校、社区、村镇,共计开展辅导360次,辅导内容包括舞蹈编排、声乐、器乐教学等。他们像朵朵“文艺花”绽放在乌海大地上,成为我市基层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把多种形式的文化服务送到市民身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让文化惠民工程惠得实、惠得广、惠出彩。

“今后,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精准对接老百姓的文艺需求,让乌兰牧骑的创作表演更接地气,让老百姓更满意。”张凯说。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