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静
2024年10月01日
党建引领,促基层各项事业稳步向前。(路静 摄)
基层党组织在乌海市党性教育实践中心参观学习。(路静 摄)
企业党员坚守生产一线。(包蕾 摄)
乡村振兴第一书记服务农区居民。(路静 摄)
本报记者 路静
五星红旗迎风展,满城洋溢“中国红”。55万乌海儿女激情满怀,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75华诞。
75载栉风沐雨,75载春华秋实。从1986年4月,中国共产党乌海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时的1.2万名党员,到现在的3.98万名,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全市共产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中流砥柱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共产党辛劳为民族,
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
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
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
歌声嘹亮,慷慨激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传唱了80余年,植根几代人的心灵,愈唱愈加鲜活。
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1921年到2024年,103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见证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深深烙下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铿锵步履。
翻开乌海地区党建历史篇章,我市以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万人上山夺煤大会战”到“小三线”建设,从1952年创建第一个党支部到基层党组织增加到2182个,从民主法治持续推进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保证了全市各项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不断取得新胜利。
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乌海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乌海号”巨轮破浪前行,迎来了今日历史性巨变,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奋进新征程,我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走好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
凝心聚力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接续开展,为广大党员干部“补钙壮骨”。
思想建党、理论强党。近年来,我市始终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扎实开展教育培训,有效引导党员干部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本领能力、站稳人民立场。
主题教育稳步推进。2023年9月14日,我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式启动,全市党员干部接受了一次全面深刻的理论大学习、思想大武装,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中立足岗位作贡献、驰而不息抓落实。“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扎实开展,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更加坚定自觉地紧跟习近平总书记奋进新征程。
干部培训走深走实。我市充分发挥市区两级党校一体化办学优势,举办了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党的理论和党性教育培训轮训、优化营商环境等履职能力培训,常态化开展随堂测试、结业考试,党员干部理论水平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本领能力持续增强。
我市大力实施党员教育培训“铸魂工程”,打造“一核多点”党员教育平台体系,创新开办“先锋大讲堂”,针对全体党员干部开展宣传教育。
固本强基 夯实党的基层基础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切实打造党员先锋模范队伍,充分释放党建引领效能。
强基固本,提质增效。我市持续推进“坚强堡垒‘模范’支部”创建工作。目前,我市建成“堡垒支部”1126个,占比72.69%,创建“坚强堡垒支部”192个,占比12.4%,选树打造市级“坚强堡垒‘模范’支部”25个,被自治区命名“坚强堡垒‘模范’支部”7个。深入实施党员队伍“源头培养”行动、“双培双带”活动,高质量完成党员发展指标。
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我市举办了村党组织书记“晒党建、晒成绩”活动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比武争星”拉练观摩会。村党组织书记全部兼任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开展村集体经济项目大起底、“万企兴万村”行动,全市14个村集体经济收益全部达到20万元以上,4个村实现年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
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我市着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推深做实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深化党员干部紧密联系群众工作,679支暖心服务小分队、1.6万余名党员干部深入基层破题解难;积极推进社区物业党建联建,探索社区党组织领办物业兜底服务。
助企解难,推动发展。我市持续抓好“两企三新”党建工作,组建总商会等15个行业党委;打造“乌海交通·‘新’路向党”党建品牌;选派228个“红色服务团”、3050名服务专员、413名党建指导员联系服务“两新”组织,帮助解决制约发展的难点堵点问题330余个。
实干笃行 党建引领赋能发展
步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市各族人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勇毅前行,汇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9月16日,在包银高铁项目跨黄公铁路特大桥工程施工现场,随着长约32.6米、重约714.8吨的标准预制双线整孔箱梁稳稳“坐”在5号和6号墩台基座上,标志着跨黄公铁路特大桥顺利贯通,同时也标志着包银高铁项目9标段箱梁架设任务圆满完成。
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京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包银高铁建成通车后,将成为内蒙古西部、宁夏等西北地区进京的最快通道,也将为我市注入发展新动力。
我市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以前瞻性的研究和细致的规划坚定不移推进城市转型。经济发展质效态势良好、新兴产业成群成势、城市更新提升品质;产业园区,建设正酣;城市社区,幸福涌动;广袤农区,欣欣向荣……“发展的温度”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这座城市的精彩蝶变,我们每个人都置身其中,每个人都感同身受。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
踏上新征程,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锚定目标任务,抓好改革落实,推动办好两件大事不断取得新成果,奋力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乌海新篇章!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