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
2024年10月02日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本报记者 王超
什么是幸福?幸福在哪里?每一座城市,每一个人,可能都有不同的答案。
展开壮美乌海的幸福画卷,不难发现:如今的乌海,幸福是“山、海、沙、城”共融共生的诗意生态,是产业升级、活力迸发的发展机遇,是触手可及、热情有爱的人间烟火,更是每一个温暖人心的民生细节。
幸福根植在青山绿水间
“鸟中大熊猫”黑鹳“组团”现身湿地公园;赤麻鸭、绿头鸭、鸬鹚、白鹭等20余种鸟类在黄河岸畔悠然戏水……随着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鸟类停留在乌海,用它们的翅膀为城市优质的生态环境“点赞喝彩”,让市民欣喜不已。
山水不言,自成风景。在乌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景越来越多。金秋时节,黄河海勃湾滨河段长3.35公里生态护岸工程雏形已现,项目建成后,将与我市已建护岸工程实现全线贯通。届时,人们行走在黄河岸畔,随时都能够欣赏到蓝天、碧海、金沙交融的美景以及城乡联动、融入自然的田园特色风情。
“大河安澜生态美,山水交融幸福城。好生态就是人们幸福生活的底气。”曾经参与过我市2001年黄河凌汛救灾的退休老人李世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从保护一条河岸到打造一个生态系统,黄河作为城市的符号、名片的地标不断“换颜”“上新”,也见证着城市的幸福生长。近年来,我市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放在国家所需、乌海所能、群众所盼的定位中高标准谋划、高位推动,牢牢坚守生态底线,持续做好“绿色”文章,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断解决现实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让绿水青山成为市民的“幸福靠山”。
围绕黄河绿色廊道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我市从过去单纯的“治岸”转变为系统的“治流域”,统筹推进“五水”共治联动机制,以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环境为目标,以最严要求、最实招数、最硬措施落实黄河治理保护,先后实施了河段生态综合治理、甘德尔山生态文明景区、海勃湾水利枢纽库区西岸防护林等一系列重点工程,真正做活水文章、做优水生态,构建一城活水生态网,铺展了一幅湖光山色的美好画卷。
聚焦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我市稳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先后实施甘德尔山生态综合治理、海勃湾区东山绿化、乌达区西山绿化、海南区环城绿化等一批生态建设恢复工程。同时,为让市民拥有更多的绿地及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我市充分利用边角、裸露地块实施城市“微添绿”工程,修建了覆盖全域的43个口袋公园,改造裸露地块44.6万平方米,实现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43%、41.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69平方米,“推窗见绿、出门见景”成了市民诗意生活的标配。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如今,绿水青山不但是城市最大的“幸福靠山”,也真正成为“金山银山”。今年1至7月,我市接待国内游客444.97万人次,同比增长33.86%。游客们纷纷在网络上为乌海“种草”:“山美、水美、城美,这是个特别好的城市!”“来了就不想离开!”……
旅游“火出圈”的背后,是我市用生态之美托起市民满满的绿色获得感、厚厚的生态幸福感。
幸福跳动在发展脉搏里
金秋时节,我市各大在建项目现场,各类施工机械运转不停,工程车辆来回穿梭,施工人员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定格成一幅幅忙碌的动人画面,奏响了项目建设“金秋奋进曲”。
幸福由发展奠基,高质量发展是人民群众幸福的基石和底气。
1至8月,全市经济运行呈现良好态势,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2%;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2%……从这一连串亮眼的数据不难解读乌海的幸福背后,是高质量发展为幸福城市生活注入源源不竭的基础动力。
近年来,我市坚持高质量发展,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推动煤炭产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切实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坚持先立后破,实施产业基础再造、产业链提升工程,提速推进矿权整合、焦化产业整合重组、煤炭洗选加工行业垂直一体化整合,促进传统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同时,我市坚持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聚焦新能源、新材料两大方向,着力打造全球最大BDO一体化生产基地、乌海及周边地区绿色能源消纳基地,加快建设BDO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抢占经济发展“新赛道”,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挺起了乌海人民的幸福脊梁。
当前,我市非煤矿山整合已全部完成,煤矿整合正在有序推进;君正焦化项目已建成,国能焦化项目进展顺利;4个煤炭产业园启动建设,其他5个预计年底前全部开工。成功引进建设华恒、君正、三维、东景、广锦5个BDO一体化项目及8个下游配套深加工项目,建成在建BDO产能达160万吨,初步形成BDO—氨纶、BDO—锂电池溶剂、BDO—可降解塑料/工程塑料、BDO—医药中间体等全产业链条,全球最大BDO一体化生产基地初见规模。预计到2027年,我市BDO产能将占全国BDO总产能的30%以上,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
幸福彰显在城市细节中
“以前,小区的活动空间有限,大家只能聚在保安室里聊天、谈事,现在,社区把闲置空地变成了‘邻里会客厅’,幸福感‘原地升温’。”这是发生在海勃湾区方兴家园小区居民张海军身边的幸福事;
“镇里有了为老餐厅,饭菜可口,对老年人很优惠,在这里就餐省心又开心,小食堂充满了‘幸福味’。”这是让海勃湾区千里山镇王元地村村民郝秀英津津乐道的新鲜事;
“向网格员反映小区灯不亮的情况后,隔天就有专业人员前来维修,大家晚上出门再不用担心一片漆黑了,幸福生活更有‘质感’。”这是让乌达区颐景佳苑小区居民刘建民点赞的便民事。
幸福生活如何定义?每个人的答案都带着各自生活的痕迹和标签。对于乌海市民来说,幸福生活就在“这一刻”。
2021年,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奋斗目标,将一刻钟社区生活圈建设作为实现高品质生活、推动城市转型、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并逐年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全市“十大民生工程”、全市“十二项重点工作”,举全市之力予以推进。
2022年初,我市把5个涵盖16万人口的街道社区确定为一刻钟社区生活圈首批试点,打造“舒适安居、便民消费、社区文化、优教普惠、养老服务、健康医疗、城市颜值、服务响应”八位一体的一刻钟社区生活圈体系,不断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书写下“城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的生动注脚。
如今,“一刻钟”在乌海不仅仅是时间刻度,更是乌海百姓当下的幸福坐标。大到医疗、文化、体育、教育,小到存钱、买菜、吃饭、配钥匙等,一刻钟社区生活圈内基本保障类业态加快补齐,社区商业网点布局加速优化,社区服务半径不断缩小,幸福体验逐步扩大。目前,我市已建成14个一刻钟社区生活圈试点,覆盖全市90%以上的街道社区,服务居民53.21万人,在自治区率先实现城区一刻钟社区生活圈全覆盖。
幸福,赋予了生机,也承托着希望。面向更广阔的未来,我市将永葆奋进之志,接续向上攀登,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乌海描绘更加丰盈而波澜壮阔的华彩篇章。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