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建慧
2024年10月08日
本报记者 韩建慧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一转眼间,时光飞逝,秋已向晚,北京时间10月8日,我们迎来了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寒露。
寒露也是秋季中的第五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此时节,风寒露冷,南北俱秋,人间万物,从此都有了深秋的味道。
古人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花。”古人认为,鸿雁自秋季开始渐次南飞,仲秋先至者为主,季秋后至者为宾,宾主有序寒意渐浓,人间时节也是如此。
随着天气转寒,活跃了一个夏天的鸟雀不见了踪迹,但海边却多了很多蛤蜊。蛤蜊身上有类似麻雀的斑纹,古人便认为这大概是飞鸟化蛤潜入了海中。
当然,若论大自然还有什么最能反映寒露时节的风貌,菊花必然榜上有名。草木皆华于阳,独菊华于阴,天地萧肃,百花凋零,独有秋菊迎风怒放,是这萧瑟秋季里最鲜艳的亮色。
秋意深,风寒露冷忙添衣
落叶飞舞,风生寒意,秋季中降温幅度最快的节气终于到了。
国庆假期刚刚过完,不少市民就感受到了深深的秋意。公园里,早市上,晨起锻炼遛弯儿的市民大多已经裹上了厚实的秋装,老年人穿上了毛衣戴上了围巾,年轻人也不再只追求“风度”,长款风衣、牛仔外套都裹上了身。
虽然气温越来越低,但对于北方地区来说,寒露之后秋燥也很明显,尤其是天气晴好的时候。悬殊的昼夜温差很容易让街头出现一种特别的“风景”,那就是羽绒服与短袖齐飞,暖宝宝和冰奶茶同在,但作为秋季最后一个篇章,寒露上承秋分,下启霜降,短袖和冰奶茶都是暂时的,羽绒服和暖宝宝才是未来一段时间的“标配”。
记者注意到,据中国天气网发布的气象预报显示,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市的日间平均温度将会持续下降,约十天后,夜间温度就会到零摄氏度以下。
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由于每年的寒露时节都紧挨着国庆假期,不少市民都会利用这段时间来给家庭大“换季”,夏日的衣装、床品要洗洗涮涮收纳起来,秋冬的衣物要分类挂进衣橱,倘若发现御寒保暖的衣物“不全”,还会趁着假期来添置服装。
连日来,记者在市区多家商场观察到,节日经济呈现出红红火火的景象,许多市民一家老少齐出添置秋装。虽然天气刚刚转凉,但对于服装销售来说,却已经到了甩卖打折的“清仓”阶段,此时购物最为“经济实惠”。
景色美,天高云阔秋色浓
寒露虽寒,但也很美。
有人说秋天最为清旷的时候是寒露,诗人笔下的“霜叶红于二月花”,说的正是这个季节的美景。此时节天高云阔,仰头可见大雁南飞,俯身可见碧水清幽,又有菊花怒放桂子飘香,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怎么瞧,都是一个多姿多彩的节气。
中国人向来不乏发现美的眼光,纵然天地萧肃,也能从一片凄清中寻找到浪漫的情调,比如到园林间寻找秋色就是一种。市民朱河告诉记者,他年年此时都要到市植物园里去“探望”那棵长着金黄叶片的大树,看它在秋日晴空下舒展枝叶,在蔚蓝的天幕下绽开金黄的色彩。
市民刘烨则更喜欢去寻找此时绽放最为灿烂的秋菊。今年的国庆假期,他带着妻子和女儿到北京旅游,还赶上了国家植物园里举办的第三届菊花展。
刘烨说,虽然他也曾看过很多菊展,但还是被国家植物园中由20万株鲜花汇聚成的“菊花海洋”震撼到了。“占地8000多平方米的造型区真的震撼到我了。一进园区满目都是精品菊花,扑面而来的都是菊花幽香,逛了两天都没有全部逛完。尤其是那些层层叠叠的独本菊,花瓣宛如精心雕琢的艺术品一般,面对那种令人震撼的美,我才发现自己有多么词穷,我竟然找不到合适的词语去形容我当时的心情。”他说。
除了赏菊,寒露时节还有很多风景。比如登高赏秋也会感受到与夏日迥然不同的味道。市民梁越就趁着国庆节假期去爬了一次甘德尔山。他说,秋天的山顶风很硬,但景色非常美,湛蓝的天空、青绿色的树木,被夕阳镶上金边的岩羊背影都显得格外有情调。
习俗多,南北相逢共辞青
寒露时节也有许多属于自己的节气习俗,但跟其他传统节气略有差别的是,这些习俗南北地区大致相同,比如“吃芝麻”和“品花茶”。
许多受访者都记得寒露时分吃芝麻的往事。祖籍安徽的黄昌河就告诉记者,小时候,每逢寒露,母亲必然要自制芝麻盐。芝麻盐是当地农家餐桌上常备食物,做法也很简单,将芝麻炒熟,用擀面杖碾碎,加食盐和花椒粉拌匀即可,芝麻盐蘸饺子、蘸馒头、拌面条都是美味。芝麻加白糖则可以拿来做馅料,芝麻烧饼甜滋滋又透着一股油香味儿,很受孩子们的喜欢。
除了做芝麻盐和芝麻馅儿,芝麻糖、芝麻糊也是最受人们欢迎的美味。祖籍河南郑州的何彩霞就做得一手好芝麻糖,将黑芝麻和核桃仁、花生碎混合均匀,加糖炒制,待饴糖将食材统统包裹后搓成圆球或者压成块切成片儿,放凉后便是又酥又脆的芝麻糖。倘若不加饴糖,只将芝麻与其他食材用小火炒干炒酥,再用料理机打成粉末配上一定比例的糯米粉,便是人人喜欢的芝麻糊。
芝麻,在老百姓看来,是很有营养的食物。芝麻中含有很多的营养物质,古代医药药学家陶弘景也曾评价其为“仙家”食品,说“八谷之中,惟此为良,仙家作饭饵之,可断谷长生。”
芝麻在大江南北广泛种植,河北、山东、河南、湖北、四川、安徽、江西等地都能找到芝麻的身影,这种能健脾胃、助消化、平喘止咳的食材也常被广泛应用于日常保健之中。
除了吃芝麻,民间还有饮菊花茶的习俗。农历九月被称为菊月,《礼记·月令篇》中说:“季秋之月,鞠有黄华”,意思就是说,菊花正好盛开于秋季第三个月份,也就是寒露前后。
菊花的保健作用也很强,可以晒干后做枕头,据说有清心安眠的功效;也可以泡菊花茶,平肝理气、养阴润肺;还可以泡菊花酒,清热解毒有明目功效。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曾列举菊花的好处,称其“其苗可蔬,叶可啜,花可饵,根实可药,囊之可枕,酿之可饮,自本至末,罔不有功”。
除了吃芝麻喝花茶,在我国部分地区,寒露时节还有爬山吃花糕的习俗。寒露糕又名“辞青糕”,盖因寒露时分草木凋零,人们结伴秋游时见万木起秋声,遂将随身带的糕点取名为“辞青糕”。
总而言之,寒露就是这样一个略显萧瑟又不乏诗意的节气。寒露过后很快就要迎来霜降,接着便是立冬,大自然的轮回正式进入“冬藏”的阶段。
今日寒露,更深露重,切记添衣保暖。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