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岁要体检几次?哪些项目必须查?

2024年10月08日

孩子与成人不一样,在18岁之前,他们的生长发育处于动态变化中,通过定期体检,可以动态追踪评估孩子健康状况,了解孩子体格、情绪和社会发育情况。定期进行健康检查能有效监测儿童各阶段成长发育水平和健康状况,让儿童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健康风险问题得以早发现、早干预、早诊断、早治疗,有利于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减轻家庭及社会的疾病负担。

正常足月新生儿:在出院后7天内、1月龄时进行2次访视,对于高危新生儿应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增加访视次数,首次访视应在得到出院报告后3天内进行;

1岁内:进行4次体检,分别在3月、6月、8月和12月龄,具有家族史和遗传史的高危儿应适当增加次数;

1—3岁幼儿:每年进行2次体检,分别在1岁半、2岁、2岁半、3岁;

3岁以上儿童:建议每年进行1次体检。

儿童各年龄段的体检重点:

新生儿期(出生后 28天内)完善先天性遗传性疾病的筛查;做好脐带、皮肤等护理,以免发生感染。

婴儿期(28 天 —1岁)关注营养和生长状况;定期监测身高、体重、头围;关注运动、语言发育和肌张力、听力障碍、眼病的筛查。

幼儿期(1—3岁)继续监测营养、身体发育;关注语言能力、行走运动;关注食物过敏等情况。

学龄前期(3—6岁)注意常见疾病如近视、龋齿、缺铁性贫血等的筛查;及时检查,排除矮小症、多动症等异常,并加以干预。

学龄期(7—12岁)重视提前发育、视力、听力、龋齿、骨骼畸形等问题的检查;重点排查性早熟、肥胖、矮小等疾病;可选择更深度的检查,如幽门螺杆菌、乙肝五项等。

青春期(13—18岁)重点关注身高、体重在短时间内的快速增长;出现第二性征,生殖系统发育加速并逐渐成熟;这个阶段的孩子学习压力大,视力、听力、骨骼畸形、心理健康也是检查重点。

每次健康体检后,如果有异常,家长应及时咨询医生,进行对症处理。建议将孩子的体检报告或者各项检查结果详细记录并保管,之后体检时作前后对比,进行健康状况的动态评估,从而更全面了解孩子健康状况的变化趋势。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