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未落 雨未消 秋日胜春朝

曹艺

2024年10月10日

本报记者 曹艺 文/图

入秋以来,我市阴雨天气不断,金黄的秋色推迟“脚步”,青绿仍是城市主色调。

10月1日,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海境内蝶舞蜂鸣,如画般美丽。半日花、沙冬青、蒙古扁桃等各类植物吸饱水分,拼命生长,特别是成片分布的“植物大熊猫”四合木,也因丰沛的雨水浇灌更显生机勃勃。

“以往到了9月,保护区内的四合木和其他植物就接近灰绿或枯黄了。今年雨水好,植物到现在还是绿油油的。今年我市降雨量大,对四合木的生长非常有利,其他一些濒临枯死的植物也得到了及时有效的保护。”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海管理局巡护员张战勇说。

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跨我市和鄂尔多斯市2个行政区,是一个以古老孑遗濒危植物、草原向荒漠过渡植被带和多样生态系统为保护对象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因今年降水量增加,保护区内部分多年灰绿的耐旱植被变得枝繁叶茂,一些曾裸露的地面也长出许多往年少见的植物。

“雨季前的大风天气使得一些植被的种子吹落在地,恰逢‘天公作美’,让这些种子有了萌发、生长的条件。此外,充足的雨水也为各类植物补足了水分,它们的根系向下延伸,也为来年的生长打下了良好基础。”市林业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副主任佟玉春说。

记者从市气象局了解到,仅9月1日至18日,我市就出现了13天的降雨天气,乌海国家基本气象站飞机场站总降水量是常年同期均值的2.3倍。不仅是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我市的高山、湿地、生态治理区、矿山等处,处处都是被雨水“泼染”而成的深深浅浅的青绿。

在乌达区苏海图矿区,一座座矿山披上绿被,一派草木繁茂的景象。此前,矿山经过边坡整形、播撒草籽、喷播绿化等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生态修复,并选用适宜我市生长的耐旱耐盐碱、根系发达的植物种植在矿山上,最终建成绿色、安全、稳定的绿色矿山景观屏障。如今,矿山上的很多植被无需浇水即可成活,今年更是完全依靠“雨养”就让它们生长茂盛。

10月2日的甘德尔山生态文明景区,往年天高云淡的秋色被绿意葱茏替代,樟子松、侧柏、梭梭等植物在雨水的浇灌下变得分外青翠、茂盛。

“今年,雨水的浇灌让甘德尔山生态文明景区生出了比往年更多的野生菌类。今年3月,我市实施的甘德尔山东西两侧灌木林平茬项目区内,丰沛的雨水为平茬后的花棒、柠条、梭梭、沙拐枣等植物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实现了林木平茬复壮、生态有效治理的最优效果。”市林业和草原建设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王三梅说。

我市地处乌兰布和沙漠、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交汇处,曾经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因为缺绿,所以盼绿;因为缺水,所以爱水。近年来,我市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绿色不断点染开来、扩张延伸,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生态环境为市民带来满满获得感,绿色乌海、生态乌海已不再是人们盼望的梦,而是美丽乌海的现实图景。

“我们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做好植绿、管绿、增绿、扩绿、护绿工作,不断厚植生态家底,为美丽乌海建设和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贡献力量。”佟玉春说。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