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公安:笃行不怠护平安 赓续前行谱新篇

高瑞鹏 关静宇

2024年10月11日

近年来,我市公安机关牢记嘱托、砥砺奋进,严打各类违法犯罪,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倾心护航民生发展,推动安全稳定局势持续向好,努力书写新时代平安乌海答卷。

凝心铸魂 答好对党忠诚“政治卷”

近年来,我市各级公安机关始终把政治建警摆在首位,先后开展了党纪学习教育、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等,运用多种方式不断提升全警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民警辅警。全市公安机关开展“第一议题”学习8000余次、政治轮训50余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40余次、“三会一课”4900余次。

我市各级公安机关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管党治警,锻造出一支素质过硬的公安铁军。近年来,市公安局持续提升执法主体水平,积极推进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分中心的建设使用,成立执法巡查督导中心,接处警音视频关联率持续保持100%,建立完善全市公安机关执法责任制度体系,健全三级执法监督管理体系。今年截至目前,没有产生因执法产生的信访、国赔、败诉等重大执法问题。

勇于亮剑 答好维护稳定“平安卷”

今年4月,几家商铺的负责人拿着锦旗来到市公安局海勃湾分局海北派出所,感谢民警仅用10个小时就为他们找回了被盗的现金和商品。

“小案”连着大民生,一枝一叶总关情。今年,我市公安机关根据辖区工作实际,积极探索民生“小案”治理新模式,鲜明提出“更快地破现案、更多地破积案、更好地保民生”理念,凝心聚力打好组合拳,取得了发案持续下降、打击能力稳步提升的良好效果。整合各警种资源,组建全市侦查中心,对全市侵财类案件侦破提供全量、全程、全力支撑。围绕公安部“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实战要求,形成“市区主责、大队主办、部门协同”职责体系,建立了片区联动、所队联组、单元作战等多种工作模式。充分发挥会商研判机制、信息互通机制、调度通报机制效能,为快侦快破民生“小案”提供措施保障。强化刑事技术、社会资源、科技力量、警用装备支撑,推动案件侦破由“人力型”向“效率型”转变。

截至8月底,全市刑事立案、电诈立案同比下降32.7%、58.4%,治安案件破案同比上升86.4%,8类严重暴力犯罪案件破案率达100%。今年,电信诈骗预后被骗连续171天保持“零发生”,命案持续保持“零发案”良好态势,“利剑4号”专项行动取得了“三个第一”的好成绩。

攻坚克难 答好公安改革“发展卷”

5月14日,市公安局召开“警企联动保平安、齐抓共管促发展”警企恳谈会,会上发布并解读了《乌海市公安局安商护企发展二十条服务举措》,得到了参会企业代表的好评。

近年来,我市各级公安机关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切实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市公安局推出一站式“综窗”服务,设置27个公安“全科窗口”,实现让群众“只进一扇门、办成所有事”。持续提档升级“乌海24小时警局”,实现线上业务能办尽办;增加“政务导航”模块,绘制“便民地图”,实现办事场所查询一图全览、智能导航一键直达、办事清单一次明晰。截至目前,累计提供咨询问政服务6.1万余次,访问量3000万余次,线上成功签发1.9万余份无犯罪证明。

科技兴警 答好智慧警务“为民卷”

“您好,欢迎来到乌海24小时警局,我是小苏警官。您有什么关于公安户政、交管、出入境等政务服务方面的问题可以问我,我会为您尽力解答。”近日,海勃湾区的吴女士想换领驾驶证,但不太了解相关情况,她进入“乌海24小时警局”咨询时,惊喜地发现新增的“数字警官”服务不仅详细说明了需要携带的资料,还告知了办理地点和办理流程。

近年来,我市公安机关始终将科技信息化作为提升为民服务能力的重要引擎,不断提升乌海公安警务现代化水平。“交管12123”App上线的轻微交通事故视频快处服务,实现交通事故全流程快速处理;落地自治区首家“数图融合”项目试点,搭建5类48种实战预警数据模型;在全市104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实现监控、一键式报警装置、门禁等技防设备装备100%;通过“小盯”AI预警防范系统及时驱离夜间偷盗人员,今年截至目前,成功阻止盗窃商铺案件19起;建设全面覆盖、功能齐全、安全高效的警用无人机管理系统,该系统集无人机机场智能巡逻、接警侦查和联合行动等功能于一体,在人员密集场所、重点区域、黄河沿线、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区域进行无人机自动巡航,进一步提升全市各级公安机关维稳防控、打击治理工作效能。

(高瑞鹏 关静宇)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