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敬老”映晚晴 共绘桑榆美景长

张楚研

2024年10月11日

■短 评

◇ 张楚研

又是一年重阳节。如今,重阳节是我国法定的“老年节”,尊老、敬老、助老的新内涵,体现着传统节日在新时代的继承与发扬,表达着每位老年人都能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末60岁及以上人口已占全国总人口的21.1%,这意味着中国已正式迈入中度老龄社会。老年人是家庭和社会的宝贵财富,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不仅是每一个家庭的责任和义务,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近年来,国家加快健全养老服务体系,配足配强专业化人才,多措并举加大养老资金投入,与时俱进加强养老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养老产业结构布局,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等新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不仅提供了专业的医疗护理与健康监测,更为老年人搭建了交流的桥梁,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此外,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脸识别等技术,各类智能适老化产品纷纷涌现,助力老年人享受更高品质生活。我市的兜底+普惠+高端、医养康养+旅居等各类养老机构一应俱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智慧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已经形成。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除了关注老年人日常生活起居,子女们更要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多与家中长辈聊天,用心感受他们的情感状态,也肯定他们的价值。对于那些怀揣着探索梦想的老人,和他们共同策划旅行计划,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期待;对于更倾向于享受家庭生活的老人,陪他们看电视、散步、做饭或者进行简单的游戏、规划家庭聚会、鼓励他们参与家庭事务决策,也能让他们体会到生活的温暖和乐趣,让老年人有充足的安全感,以舒展、笃定、从容的心态去面对现在和未来,不会陷入难以填补的孤独与空虚之中。

实现老有所养,决非朝发夕至,需要久久为功。各方协同发力,才能将民之所盼更快更好地成为眼中所见,让“养老”变成“享老”,让老年人的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强、安全感更有保障。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