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兰栓:深耕一线40载 坚守教育初心

陈洋

2024年10月14日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我们的美好生活

本报记者 陈洋

9月5日,窗外阴雨绵绵,市第三中学初三年级10班教室里温暖如春,60多岁的数学老师郑兰栓正在用智慧黑板通过图片和视频为学生讲解数学知识。

“以前哪有现在的学习条件啊。”课后,回忆起40多年的教学经历,郑兰栓的感慨中满是对现在教学条件的肯定。1983年,20岁的郑兰栓成了一名人民教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就是老师上课的‘三大件’。一堂课下来,老师嘴里、头发上、衣服上沾满了粉笔灰。”郑兰栓说,“过去,教室里有三四十张破旧的课桌,到了冬天还需要提煤烧炉子,操场上也是尘土飞扬。”

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落细教育高质量发展“1+N”政策体系,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推动教育软硬件建设再上新水平。

如今,学校的硬件设施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栋栋现代化教学楼拔地而起,各学校操场已改造成塑胶跑道。每间教室都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多媒体教室、录播室、计算机教室、科学实验室、活动室、多功能会议厅一应俱全。郑兰栓感慨地说:“40多年来,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一个缩影,也是我市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

“硬件”环境越来越好,“软件”设施也在与时俱进。老师们上课的设备从自制简单的教具、挂图、粉笔、黑板变成了触屏一体机的多媒体运用教学,有文字、图片、视频,优秀的教学资源均能共享。

“现在,我市的教育资源实现了共享。新设备的运用,不仅为老师减轻了负担,也让学生享受到更丰富高效的教学成果。”郑兰栓说。

在郑兰栓的教学生涯中,“传帮带”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从2001年起,为了提升数学教研组的整体素质,郑兰栓主动承担起新入职教师的见习指导工作,将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新课程、新教材的研究成果分享给年轻教师。

每次上课前,郑兰栓都会和年轻教师沟通课程的难点、重点,并用生动的例子一一讲解,课后还会及时与他们交流;每每有年轻教师参加教学比赛,都会陪伴左右,为他们准备教具和课件,做好各种服务工作。

在“传帮带”的过程中,郑兰栓也深刻感受到了教师队伍的变化。“近几年,我市通过人才引进招聘新教师,教师学历高、素质好、成长快,为全市教育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郑兰栓说。

作为知识的传授者,郑兰栓并没有止步于此。多年来,他一直坚守初心,致力于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创新,为自己充电,以更高、更严的标准要求自己。2023年3月,郑兰栓正式退休。随后,怀揣着“还想为教育教学事业做些事”的初衷,他参加了海勃湾区实施的“银龄助教提升计划”,又重新回到他钟爱的讲堂。

从市级教学能手、自治区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到银龄教师……郑兰栓始终深耕一线40载,坚守着教书育人的教育初心。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