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阳
2024年10月14日
重新粉刷过后的老小区焕发生机。
小区道路整洁有序。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本报记者 张丽阳 文/图
老旧小区改造,既是家门口的“关键小事”,也是城市发展中的“民生大事”。乌达区将老旧小区改造列入为民办实事清单,从“政府下单”到“居民点单”,从“单个小区”到“成片改造”,从“房屋新、道路平”到“空间大优化”,推动老旧小区改造,既破解一个个民生痛点,又让群众从安居走向宜居、乐居。
宽阔平整的柏油路面、干净卫生的公共环境、规范有序的停车位……幸福小区经过改造后,环境面貌焕然一新。“规划了道路,重新划了线,小区管道也理顺了,环境更干净了……住在这里,感到越来越舒心、越来越满意、越来越幸福。”幸福小区居民刘二润高兴地说。
今年,乌达区针对7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惠及居民874户,改造面积9.52万平方米,改造内容包括更换公共部位排水管道、供热管道,改造电力线路、飞线整治、公共地面硬化、安装小区智能门禁系统、合理规划停车位、布置微型消防站、安装健身器械、新做住宅楼保温等。目前,乌达区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改造项目已基本完工,现进行外墙保温、亮化美化等,预计10月底全部改造完成。
隶属于巴音赛街道的科技园小区建于2004年,小区居民一直被设施老化、停车困难等问题困扰。去年,该小区正式被列入老旧小区改造范围,居民有了新的期待。巴音赛街道专门邀请居民代表座谈,向居民发放调查问卷,先后收集100多条意见和建议,整理后向主管单位和施工方作了反馈。
小区怎么改?居民拿主意。通过召开居民议事会,充分听取居民意见,变“政府下单”为“居民点单”,是近年来乌达区老旧小区改造的“必选项”。改造前期,乌达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积极对接街道办事处、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等相关单位,深入现场查看小区情况、了解居民需求、排查解决问题,发放民意调查问卷,结合居民意见和小区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小区一方案”。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一个个老旧小区改造方案应运而生。
“科技园小区原先有一侧院墙因为太过老旧,居民纷纷要求重新砌筑。还有停车场和自行车棚的位置和大小,也根据大家的要求作了重新规划。”乌达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老旧小区改造负责人崔欢表示,社区组织物业和居民代表聚在一起,多次讨论改造内容,采纳了居民提出的增加停车位、调整排水井位置等意见,这种共商、共建、共享的模式受到居民欢迎。除了楼栋本体改造和基础设施改造外,根据居民意愿,还利用小区空间改造一处休闲场地,增加长椅、凉亭、棋牌桌、健身器材等,让小区整体品质得到提升。目前,该小区硬化施工基本结束,基础设施正在安装。
供热管网改造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为确保群众温暖过冬,乌达区大力推进城镇供热温暖工程建设,计划实施热源、一级管网、二级管网、楼栋立管、换热站、热用户端、供热监测系统建设和散煤燃烧改造、老旧小区改造9类供热温暖工程项目。“每年冬天,我们小区有的屋子暖和,有的屋子冷,能重新改造供热系统真是太好了。”科技园小区居民杨兰花表示,相信今年我们就能住上暖和的房子。
老旧小区改造不仅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条件,还提升了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乌达区的居民们正享受着更加美好、和谐的居住环境。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