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洋 林俐
2024年10月14日
■优化营商环境进行时
本报讯 “之前企业住所这一块不知道怎么写,写得不规范,导致后续很多问题,现在住所标准化登记,有规可循,我们心里也有底了,为企业省了很多麻烦。”近日,乌海市和润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住所标准化登记模式办理了营业执照,其负责人刘先生高兴地说。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以来,市场准入门槛不断降低,少数投机钻营者打起了政策“擦边球”,冒用虚假地址骗取企业登记的现象偶有发生。为堵塞企业登记漏洞,提升登记审批效率,进一步激发经营主体活力,营造更加宽松、便捷、规范、有序的市场准入环境和发展环境,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乌达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乌达区企业住所(经营场所)标准化登记改革工作实施方案》,通过搭建住所标准化登记数据库,利用信息技术打通数据壁垒,实现企业住所信息与不动产登记信息的可校验和智能匹配,进一步提高了注册地址申报的真实性,有效防范地址虚假登记现象的发生。
据了解,企业住所(经营场所)标准化登记模式以企业登记信息和不动产登记信息互通共享为基础,通过相关部门间企业数据共享,建立标准化住所(经营场所)数据库,建立、健全住所(经营场所)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动经营主体登记信息和不动产登记信息双向调用、下载、校验、互认。
在企业设立和变更住所(经营场所)时,可根据申请人提供的住所信息,在标准化住所(经营场所)数据库中查询该不动产信息,为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登记信息进行系统校验。校验通过的,用该不动产标准信息作为企业登记住所;未通过校验的,申请人可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对问题地址信息进行纠正和补录;对没有办理不动产产权登记的,完成企业注册登记后,市场监管部门日常监管工作人员通过企业回访线下上门核验,通过登记的住所仍无法联系的,按照《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规定予以处理。不动产登记部门优化不动产登记流程,充分利用市场监管部门共享的经营主体登记信息、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加强经营主体登记信息调用、核验、存档工作,实现纸质执照和实体印章两个免提交,推进实施不动产登记全程网办。
住所(经营场所)标准化登记模式改革将登记事前数据校验和事中事后监管有效衔接,在便利住所登记的同时,遏制虚假住所登记问题,实现不动产登记营业执照免提交,优化了政务服务流程,提升共享共治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推进经营主体登记注册更加规范化、标准化、便利化。
自推行住所标准化登记以来,乌达区新设及变更经营主体均能享受到改革红利。接下来,乌达区将进一步加强对经营主体住所标准化登记工作的探索和应用,及时发现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分析研究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不断完善工作方法和措施,以“小切口”的改革,推动营商环境的“大变化”,助力乌达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陈洋 林俐)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