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耀乌海 文明花开

——我市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综述

段维娜

2024年10月16日

市民参观海勃湾区海北街道雷锋精神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本报记者 段维娜 文/图

道德,是一种力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道德,如一盏明灯,照亮前路,指引前行。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坚持把公民道德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系统性工程持续推进,着力在提升全市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上下功夫,抓选树、育阵地、创品牌,推进公民道德建设高质量发展。

随着常态化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扎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我市掀起了学习模范、崇尚模范、关爱模范、争当模范的文明新风尚,人人争做新时代好公民,先进典型不断涌现。

宣传榜样典型

共筑“道德灯塔”

夜幕降临,紧邻海南区拉僧仲街道华苑社区的小游园里,居民三三两两散着步。

“这不是史俊喜吗?”

“单爱华单阿姨,这个人我认识。”

……

吸引人们的是建在游园里的“身边好人一条街”,在弧形墙面亮相的,都是海南区的身边好人。看似简简单单的一张张照片、一段段事迹介绍,在每一个驻足的人眼里,却是一张张真实亲切的笑脸,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

“我每天吃过晚饭会带小孙女来散步,跟她讲讲好人的故事。她听了之后,还会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家住安泰小区的梁女士说。

我市的孝老爱亲模范崔永治,年过半百、身患疾病,仍主动照顾患有脑梗、生活无法自理的岳父;武警韩利军,冒着生命危险,奋不顾身跳入黄河救起轻生女孩;党员史冬路,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孝老爱亲美德,用坚强的意志挑起家庭重担;残疾人涂少臣,靠蹬三轮、摆摊儿把儿子培养成研究生;“90后”郭雪婷,用柔肩挑起家庭重担,为病父撑起一片天,感动了无数人……他们用行动演绎不凡,用善良和奉献书写社会和谐的主旋律。

一个人影响一群人,一群人带动一座城。近年来,我市把学习宣传先进典型活动作为促进公民道德提升的有力举措,以榜样示范激发群众心中的道德情感,为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截至目前,全市已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人、全国诚信之星1人、自治区道德模范19人、自治区道德模范提名奖30人;入选中国好人榜12人、内蒙古好人榜106人。

一个个先进典型如同一支支闪亮的火炬,在生动诠释城市精神的同时,指引人们向着“道德灯塔”前行。

为了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关爱道德模范的良好氛围,树立好人好报的鲜明价值导向,提升全市崇德向善的文明风尚,我市还出台一系列政策,在帮扶礼遇方式上力求多样化、人性化,在鼓励道德典型为社会发光发热的同时,印发了《帮扶礼遇道德模范实施办法》,通过设立12项免费政策,切实从生活、工作、事业等方面关心爱护道德模范,帮助道德典型解决实际困难,激励引导广大市民争做崇高道德的践行者、文明风尚的维护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

筑牢文明阵地

培育崇德沃土

“道德群星”的背后,离不开培育他们成长的“良田沃土”。

在海勃湾区海北街道,占地2000平方米的雷锋精神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是我市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阵地之一,自2023年5月起,常态化开展“讲述雷锋故事 弘扬雷锋精神”主题展览。展览通过海报、书籍、挂图、邮票、明信片、纪念章、塑像等400余件展品,记录了雷锋同志不平凡的短暂人生、雷锋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各地学雷锋活动的生动实践。

海勃湾区海北街道雷锋精神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是我市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始终致力于推动公民道德建设融入景观、融入环境、融入群众的生产生活。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文化广场等处设置模范典型宣传区(模范典型宣传展示牌)展示榜样事迹;创作了一批先进典型漫画公益广告,在全市公共场所、主次干道等广泛宣传展示;组建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伍,走进各机关、社区、企业、学校和乡村,为群众送去生动活泼的道德课堂教育;开展道德模范进社区、进学校、进基层巡讲活动,让一个个温暖的故事家喻户晓;利用全媒体矩阵资源,宣传各行各业涌现出的先进典型;通过流动宣传车、文艺演出、主题演讲、知识竞赛等形式,宣传榜样事迹……

一项项贴近性的活动、一个个创新性的载体,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之余,引领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感受道德力量、学习榜样精神、践行道德义举。

深化文明实践

汇聚精神动力

体验充满欢声笑语的“果蔬圈圈乐”游戏,共同品一杯菊花茶,聆听重阳节的典故,共同弘扬敬老爱老孝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重阳节期间,海勃湾区凤凰岭街道墨香梨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能逛能玩品重阳”喜乐会活动,吸引许多居民热情参与。

今年重阳节期间,全市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重阳”主题文明实践活动,让群众在参与文明实践中感悟精神力量、接受道德滋润、提升文明素养。

我市持续打造走深走实文明实践“好项目”。在全覆盖建成10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基础上,积极整合阵地资源、行业资源、服务项目资源等各方面资源,组建志愿服务队超过760支,志愿者超过11万人。

为持续拓展文明实践新模式,今年,我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打造家门口的文明实践活动圈。

在乌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办的“文明集市”活动中,理论宣讲、政策解读、文艺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吹拂文明新风。

一场场活动的开展,让更多群众成为道德的践行者,使崇德向善变成一种常态,变成一种自觉行动。

全市上下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榜样力量转化为广大市民的文明实践,提振干部群众立足本职、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乌海新篇章提供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更为坚实的道德支撑。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