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晓敏
2024年10月16日
土地披上了绿色的“外衣”。
干净整洁的工厂环境。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本报记者 毕晓敏 文/图
在海勃湾区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上,一场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核心的变革正在悄然进行。今年以来,海勃湾区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用实际行动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篇章。
强化组织协调工作
推动生态环境得改善
海勃湾区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六个统筹”思路举措,强化组织协调,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实效。
近年来,海勃湾区不断统筹资金支持,每年投入280万元,向社会力量购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监督检查辅助服务项目,通过派驻人员的方式,加强生态环境基层现场检查能力。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生态环境保护的效率和质量,也进一步激发了社会力量的参与热情。
海勃湾区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的职能职责,从各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执法队伍,负责对矿区、园区、城区和农区开展日常巡查、检查,找准影响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突出问题,并精准施策、科学治污、依法治污。通过点面结合、标本兼治的方式,海勃湾区以重点突破带动生态环境整体改善,以高水平生态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
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大气污染防治见成效
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海勃湾区采取了多项有力措施。首先是深化重点工业行业污染治理,持续推进焦化企业开展超低排放改造,并实施玻璃、石灰等重点行业企业提标改造工程,减少了工业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其次,海勃湾区持续推进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对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进行严格的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并排查了化工、工业涂装等企业;同时,开展了夏秋季臭氧攻坚行动,对加油站油气回收装置进行了现场检测,并督促化工、焦化企业制定预防性检维修计划;此外,还加强了储油库、油罐车、加油站等油品储运销环节油气回收系统的专项检查工作,确保油气回收设施正常运行、达标排放。
在扬尘综合管控方面,海勃湾区严格落实PM10专项整治各项治理措施,对矿区、工业园区、城区、运输道路等重点区域进行严格的扬尘污染管控,通过压实矿山企业主体责任、加强道路清扫保洁、督促施工工地严格落实扬尘治理措施等,减少了扬尘污染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此外,海勃湾区还强化了移动源污染治理,加强了对机动车检验机构的监管,并开展了柴油货车及非道路移动机械在非道路移动机械检验监管平台备案工作,有效减少了机动车尾气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水污染防治取得进展
海勃湾区着力改善水环境质量,今年1—6月,国控考核断面下海勃湾断面水质为Ⅱ类,2个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到Ⅲ类比例为100%,均符合考核目标要求。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海勃湾区对入河排污口的严格排查整治和对饮用水水源地的有力保护。
海勃湾区持续开展了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对纳入整治范围的21个入河排口进行了全面整治,并实行动态管理;同时,加强了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工作,定期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进行巡查,未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及排污企业,保障了饮用水源地的水质安全。
推进土壤污染防治
土壤环境质量稳定
海勃湾区加强土壤污染管控,确定6家企业纳入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名单,督促各企业开展土壤自行监测工作;同时,开展了辖区内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的排查整治工作,有效减少了重金属对土壤环境的污染。
海勃湾区深入推进农区环境整治工作,通过对千里山镇5个行政村进行排查,未发现黑臭水体;同时,对农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行现场检查,并督促责任单位做好台账记录,加强运维管理。
海勃湾区对24家医院医疗废物进行日常监察,并对33家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和经营单位进行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工作,防止危险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海勃湾区将继续加强组织协调和统筹推进,确保各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继续深化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工作,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不断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