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
2024年10月17日
本报记者 王蒙
兴产业稳就业,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压舱石。近年来,海南区巴音陶亥镇渡口村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把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作为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切入点。2024年,巴音陶亥镇渡口村利用闲置旧校舍,成立了渡口村手套加工厂,采取“村集体领办+村内生产+就近销售”的经营模式,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能。
10月15日,记者走进渡口村手套加工厂的生产车间,“哒哒哒”的机器声此起彼伏,四台智能手套机全速运转。只见一卷卷白色细线搭配着红色细线,经过机器的加工,一只只红边白线的成品手套便源源不断地从出货口传送出来。2名工作人员在工作区来回巡视,检查纱线是否用完,设备是否运行良好。
“我就是本村的村民,平时靠种地为生,今年村里建起了手套加工厂,在种地之余来这里兼职,一个月能增加2000多元的收入,我很开心。”正在车间里工作的刘忠说。
在另一边的手套打包区,工作人员张世军正在打包手套,打捆、装袋,一系列程序动作娴熟、有条不紊。“这份工作简单、上手快,离家近方便照顾老人,我感觉挺不错。”张世军说。
渡口村驻村第一书记刘东告诉记者:“目前,手套加工厂每日可生产手套600余副,主要销往周边企业、加油站和环卫公司等地,预计今年我们村集体经济可收入15万元。”
如今,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村民的日子更有奔头。在这里,村民从“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种植户变成了“朝九晚五”的产业工人。“下一步,我们要在保障产业拥有基本盈利能力的同时,积极吸纳本地劳动力,为村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帮助村民实现创收与顾家‘两不误’,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刘东说。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