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艺
2024年10月17日
■打造平安乌海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本报记者 曹艺
“小区物业服务太差了,这物业费我不交!”近日,海勃湾区某小区业主郭某因物业费缴纳问题被该小区物业公司诉至海勃湾区人民法院,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据了解,自2016年起,郭某一直未缴纳物业费用,该小区物业公司与其协商多次未果,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海勃湾区人民法院接收案件后及时梳理案情,经仔细研判,认为该案事实清晰明了、双方权利义务明确,具备调解基础。于是,将案件转交至海勃湾区人民法院特邀调解组织“乌海市海勃湾区民商事纠纷调解中心”,开展专业化调解工作。
调解员接手案件后,在海勃湾区人民法院的业务指导下迅速展开调查。要化解这一矛盾,必须深入了解双方诉求,调解员首先采用背对背的调解方式与双方分别沟通。
在与郭某的交流中,调解员发现郭某有自己的苦衷。郭某因为此前小区开发商遗留的问题,以及物业公司在服务方面存在的不到位之处,多次与开发商和物业公司协商,然而每次都事与愿违。
“郭先生,我能理解您的不满,但如果大家都像您这样因一时之气而不缴纳物业费,物业公司的正常运营就会受到影响,小区的服务只会越来越差,这对大家都没有好处。”
“作为物业公司,你们需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服务是否真的尽善尽美,业主的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这也是导致今天这一局面的一个原因。现在大家需要互相理解,共同寻求一个解决之道。”
调解员多次与双方电话沟通,经过耐心地释法明理,引导双方换位思考、互相理解,最终,业主表示同意缴纳物业费,物业公司的代理人也表示会积极改善服务。次日,物业公司向人民法院申请撤诉,称业主已经缴纳了物业费。
为推动物业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今年以来,海勃湾区人民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多措并举构建源头预防、非诉在前、多元化解的递进解纷机制,妥善化解物业纠纷,推进诉调对接的“调”向前延伸,努力探索物业纠纷“新解法”。
近日,海勃湾区人民法院立案庭法官走进海勃湾区各社区、小区,向小区物业公司了解物业服务的主要内容、收费标准、主要支出项目、人员组成等内容,并与社区工作人员、小区业委会代表进行座谈,通过普法宣传、释法说理等方式,让物业公司、小区业主全面了解物业服务的内容及相关法律法规,明晰各自权利与义务。同时,推动住建部门、街道社区、物业管理协会等相关单位积极参与到物业纠纷治理中来,建立多方共同参与的矛盾纠纷化解新格局。
海勃湾区人民法院将持续强化司法为民宗旨意识,把化解物业纠纷作为保障民生、助力社会诚信建设的重要抓手,探索物业纠纷多元化解新途径。同时,充分发挥特邀调解优势,积极回应群众呼声,努力将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在诉前阶段,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