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枫桥经验” 秉承为民初心

——从六五四派出所到拉僧仲派出所

曹艺

2024年10月17日

本报记者 曹艺

在海南区原六五四二厂家属区,伫立着一棵257岁的文冠果树,文冠果树向西500米处,成立于1975年的六五四派出所原址早已不见,而这棵“百年古树”则见证了六五四派出所服务“小三线”建设、服务我市发展的点点滴滴。

1964年,国家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战略布局考虑,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以生产军工产品为主的内蒙古第一通用机械厂、第二通用机械厂、第三通用机械厂及多个“小三线”配套项目在如今的乌海市海南区山沟里开工建设。当时,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科技人员、干部和工人义无反顾地奔赴这里,为我国国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给乌海地区轻工业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六五四派出所应运而生。

“刚到派出所报到的那天,所长是骑着三轮车来接我的,当时条件比较艰苦,需要自己烧火取暖。派出所是一座土坯房,共有6间屋,每间10平方米左右。”市公安局公共交通分局治安管理大队一级警长马贵平回忆道。

1986年,21岁的马贵平来到六五四派出所工作,当时派出所共有10名民警,服务辖区1万多名群众。每天早晨6点,大家就都到派出所上班了。“早晨一到单位,大家简单沟通一下当天的任务,所内只留一两名民警,剩下的都到各自片儿区登记走访。当时派出所只有一辆三轮车、一辆自行车,也没有110报警电话,与群众的沟通联系全凭一双‘铁脚板’。”马贵平说。

在那个年代,自行车、电视机都属于“大件”,但凡家中有这些“大件”的,民警都会详细记录。马贵平说:“虽说当时没有流动人口登记这一说,但谁家有外来人口暂住、哪个厂子又招了人,管片儿民警都需要了解掌握,做到心中有数。”

随着军品生产需求的急剧减少,内蒙古第一通用机械厂在完成军品生产任务后,开始转产开发民用产品,而马贵平和同事们,则紧锣密鼓地开始第一代居民身份证的登记工作。

在那个电子设备和通信设备短缺的年代,六五四派出所辖区几千户居民的第一代身份证办理工作,都是由民警上门逐户手写登记的。

民警分别到各自片儿区,逐一登记每家每户的户口本,将人员信息一条一条用铅笔抄录下来。由于每名民警的笔迹不同,管片儿民警登记完成后,统一由一名写字较好的民警汇总誊抄。其间,若有信息缺漏或字迹不清的,片儿区民警会上门入户重新核实登记。进行完辖区所有居民的人员统计工作后,派出所将所有材料整理打包,送至自治区公安厅进行第一代身份证制证工作。

“那时我们每天都会下片儿区,基本很少在派出所,尤其会在中午人们下班都在家的时间入户登记,全面掌握人员信息,再回到所内一一核查,及时查漏补缺。”马贵平说。

正是因为天天在片儿区、实时了解辖区治安情况,百姓和民警走得特别近、关系特别好,一些群众间的小矛盾、小纠纷往往在和民警“拉家常”的过程中被巧妙化解。

从诞生之初,六五四派出所就始终保持着与群众的血肉联系。“那时候到派出所报警的人很少,矛盾基本都能化解在基层。因为我们对各自片儿区的情况都很熟悉,即使遇到盗窃案件,也能很快找到线索,帮助群众找回丢失物品。”马贵平说。

六五四派出所经费少,没有宿舍也没有食堂,所长家就住在派出所旁边,只要家里做好吃的饭菜,都会叫所里的民警去家里吃饭,大家除了唠家常,有时也会说说辖区的情况,群众有需求民警们都会马上帮忙。

马贵平还记得,当时警民关系特别融洽,谁家需要用三轮车、谁家修房子需要人搭把手、谁家遇到困难需要帮忙,民警们二话不说都会帮着解决。居民们遇到民警,也总是硬拉着给他们兜里塞满自家种的水果。

“派出所没有食堂,进行‘小三线’建设的工厂就邀请我们和他们共用一个职工食堂,厂子里遇到事情或者有工人吵架,他们都会及时反映给我们,我们也第一时间帮助解决。”马贵平回忆道。

随着城市的发展变迁,六五四派出所根据上级部署迁离原址,改名为拉僧仲派出所,也就是现在的市公安局海南分局拉僧仲派出所的前身。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追寻,在实现现代化的征程中,乌海“小三线”和六五四派出所逐渐成为一段久远的历史记忆。

如今,拉僧仲派出所的警务工作不断延伸,警务职能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唯一不变的,则是走好“群众路线”这一工作“法宝”。

近年来,拉僧仲派出所立足“主防”职责定位,设立案件办理队、社区警务队和综合指挥室“两队一室”,建立起信息引领、动态防控、贴近实战的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办事窗口承诺“八个必办”,民警微笑上岗,全力做好日常窗口服务、24小时自助服务、工作日延时服务、节假日预约服务等工作;多元化调解大厅以“老程调解工作室”为中枢,整合辖区街道办事处、企事业单位、律师事务所等多个组织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矛盾纠纷化解从碎片治理向多元化治理转变……

“现在碰到以前片儿区的居民,他们还会热情地喊我一声‘小马’,我今年59岁了,已经是‘老马’了,但不论时代如何变化,我们公安民警的初心不会变,为人民服务的决心不会改,一代又一代的接力传承,都是遵循‘警务围着民生转,民警围着百姓转’的理念,努力让咱乌海的治安环境更好,让老百姓更有安全感。”马贵平说。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