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吟
2024年10月17日
游客在黄河西行客栈拍照留念。 (王超 摄)
图海山文化旅游区一景。 (石历增 摄)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本报记者 鲁吟
今年以来,海南区农文旅融合发展效果显现,新业态、新模式、新供给不断涌现,市场活力迸发、产品多元丰富、消费提档升级,呈现出亮点多、产品新、服务好等特点。国庆假期,海南区文旅市场安全有序、丰富多彩,文旅指标再创新高,共接待游客80700人次,同比增长147.55%,收入610192元,同比增长3.46%。
黄河西行客栈、内蒙古小三线军工文化园、满巴拉僧庙等景点成为节日期间游客们争相打卡的热门目的地。在黄河入蒙首站的文化IP——黄河西行客栈,黄河入蒙观光、黄河风景体验、黄河美食品鉴、黄河考古探寻和乡村休闲旅游等样板工程,给游客带来更多有趣的体验;在红色旅游目的地——内蒙古小三线军工文化园,内蒙古小三线军工文化纪念馆、红色多功能厅、工具展示车间、三线大食堂等,让游客切身体验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在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古迹——图海山文化旅游区,满巴拉僧庙、满巴拉僧蒙医药博物馆、满巴拉僧蒙医药研究院和满巴拉僧蒙医药养生园,让游客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
依托国庆节、中秋节、劳动节等假日,海南区挖掘地方文化,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精彩而富有特色的农、文、旅活动,大力推广北方海南的农文旅资源,擦亮文旅特色品牌名片,推出了一系列文化旅游促消费活动和惠民措施,推出一批优质旅游产品和线路,充实假日文化供给。在内蒙古小三线军工文化园,全景式沉浸歌舞剧《三线印记》,真实还原了三线建设时期的面貌,引起游客对红色文化的浓厚兴趣;在黄河西行客栈,海南区举办彩跑、音乐节、帐篷节和农民丰收节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品牌活动,集中展示黄河文化、长城文化魅力;在农区牧区,海南区举办杀猪菜大比拼活动、垂钓比赛、乡村大集等,集中展示农文旅融合成果,将特色农产品推向市场,为乡村旅游打造新名片……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营造了欢乐祥和、喜庆热烈、文明向上的节日氛围。
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和健康养生发展要素,海南区不断完善道路交通、游客中心、标识标牌、旅游厕所、停车场等配套基础设施,提升文化旅游服务水平;突出休闲度假养生特色,积极打造集农业观光、生态采摘、餐饮美食、特色民宿等功能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搭建由满巴拉僧庙、满巴拉僧蒙医药博物馆、满巴拉僧蒙医药研究院和满巴拉僧蒙医药养生园组成的“蒙医药+文旅产业”特色休闲体验平台,扩大健康养生产业规模;围绕乡村旅游,不断挖掘一棵树村、万亩滩村、曙光村等资源优势,打造“白对虾养殖+垂钓”“采摘+赏花+农家乐”等特色农文旅项目。
立足农文旅资源优势,海南区积极推进文旅示范片区建设,以赛汗乌素村、阳光田宇国际酒庄、黄河西行客栈、图海山文化旅游区等景区为重点,打造农文旅融合建设示范片区;持续打造“北方海南·游礼”文创产品,优化美化保元富硒鸡蛋、白对虾、赛汗乌素村葡萄酒、雀尔沟小米等商品包装设计,提升商品质量和销量;以黄河西行客栈、阳光田宇国际酒庄等景区文化为依托,做好农耕文化游、乡村振兴研学游等研学项目,景区增设农贸大集、冰壶场地等设施设备,知青旧居增设农耕设备,更好地服务研学游团队。
根植本土优秀传统文化,海南区因地制宜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宣传推荐活动。借助乌海市旅游发展大会、第七届马帮大会暨首届中国汽车户外露营大会、“北方海南·黄河风”大型文化活动等,海南区通过多媒体全方位宣传展示本土文化旅游特色和历史文化,加大文化旅游宣传推荐力度,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巩固传统旅游市场,开拓农文旅融合发展新市场。海南区还加强与周边城市旅游推介宣传联动,积极推动文化旅游资源共享、线路互联、市场互动,不断提升北方海南的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