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而起 向光而行

王超

2024年10月18日

风力发电赋能绿色发展。

■走一线 看项目

本报记者 王超 文/图

开栏的话

项目建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是稳投资、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支撑,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希望所在、后劲所在。

最近一段时间,全市重点项目喜讯频传:晶圣新能源公司光伏组件及发电薄膜项目开工、美邦中科新材料项目投产运行、协合维昱新能源运行稳定……

今日起,本报推出专栏“走一线 看项目”,以记者走基层的形式,深入开发区了解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进展、重点工业企业生产运行等情况;通过“稿件+图片”的形式,呈现我市全力以赴抓项目、促发展热火朝天的干劲、攻坚克难的拼劲、奋勇争先的闯劲,为落实“五大任务”、推动全市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努力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汇聚起强大合力。

通体洁白的风力发电机高高耸立,巨大的叶片随风转动……10月15日,记者走进我市首个风电项目乌海协合维昱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6台风电机组由南向北呈多边形渐次排开,硕大的风机机组将风能转变为电能,同步配套建设的储能集装箱高效运转,电能的“下载”与“上传”稳步进行,有力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照亮千家万户。

“我们已经安全运行648天,其中一期项目发电4.08万兆瓦时,二期发电0.96万兆瓦时,不但实现了全容量并网,也拉开了全市风电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序幕。”公司风电场站长赵红喜告诉记者说。

呼啸而过的山风如何转化为5千万多度电?在公司主控室的大屏上,实时建模让每台风机的“五脏六腑”和风能转化过程一目了然:塔筒、发电机、齿轮箱、变桨、机舱、偏航系统、变流器、风速、功率、风轮转速……

“风力发电简单说就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再通过增速机将旋转速度提升到一定转速,再通过发电机发电。可别看风力发电机转得那么慢,一台4MW风电机组在满发状态下,每小时可以发4千度电,相当于20户家庭月用电量。”技术工人张金龙说。

乌海协合维昱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新能源26MW分散式风电项目共分两期建设,总投资1.8亿元。项目一期工程装机容量为16MW,安装4台4MW风电机组;二期工程装机容量为10MW,安装1台4MW和1台6MW风电机组,合建1座35kV风电场开关站。目前,项目已经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一期年等效发电量约0.45亿千瓦时,年可替代标煤约1.39万吨、可减排烟尘约4.4吨、二氧化硫约14吨、氮氧化物约14吨、二氧化碳约3.52万吨;二期年等效发电量约0.25亿千瓦时,年可替代标煤约0.78万吨、可减排烟尘约2.68吨、二氧化硫约8.6吨、氮氧化物约8.6吨、二氧化碳约2万吨。该项目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不但成功填补了我市风力发电开发建设的行业空白,更为后续的风电项目开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价值。

近年来,我市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立足地区电力消纳条件好、负荷增长空间大等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伴随着一个个新能源项目加快建设、并网运行,一阵风、一束光、一捧水都变为我市的一度度“绿电”,驱动工业机器运转,点亮万家灯火。目前,我市已建成新能源项目22个,共计94.309万千瓦。其中,光伏发电79.709万千瓦、风电2.6万千瓦、水电9万千瓦、生物质发电3万千瓦,清洁能源产业正写下城市转型升级的生动注脚。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