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名基层治理减负监督员干劲足

姜瑜

2024年10月18日

本报记者 姜瑜

10月16日,高菊花来到乌达区巴音赛街道团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70岁的她看上去精神矍铄、亲和热情,社区工作人员和附近居民见了她都会亲切地喊一声“高姨”。 “从今年7月街道推选,到8月底市委社会工作部颁发聘书,我上岗已经一个多月了。”高菊花说,作为一名基层治理减负监督员,她深感信任与责任。

基层治理减负监督员对于高菊花来说是个“新身份”,但社区工作对她来说并不陌生。退休10年,她经常到社区参加志愿服务,见证了这里的变化。“现在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环境简约温馨、功能划分明确,居民来到这里,事事都会得到回应,社区工作人员尽职尽责,办事流程简明快捷。如今,社区开具证明事项、依法履行工作职责和协助工作事项进一步明确,有效减少重复的、不必要的、超负荷的工作量,社区工作人员有更多时间入户走访,了解民情民意,及时解决问题,有效提升工作效率,最终让居民受益。”高菊花说,“我会认真履行监督员职责,及时反映基层单位与群众存在的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当好一名‘人民建议征集员’。”

今年8月底,由市委社会工作部选聘的20名基层治理减负监督员上岗。和高菊花一样,其他基层治理减负监督员也是从机关企事业单位、居民代表和社区工作者中推选出来的,其中,机关企事业领域2名、退休居民领域3名、社区工作者领域15名。“他们都是党员,都有从事社会工作的经验,也都在上岗前接受了专业培训,我们对各基层治理减负监督员的职能职责、履责程序、工作纪律等方面也作了明确要求。”市委社会工作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基层治理减负监督员自上岗以来,已经开展减负专题政策宣传67场次,实地走访调研28次,现场解决实际问题26个。

乌达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李建功也是一名基层治理减负监督员,他说要为我市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良好干事的创业环境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我要充分发挥‘监督前哨’的作用,积极收集基层单位和群众对减负工作的反响、意见、建议,及时对各级减负政策、举措在基层执行落地情况进行监督评议。”李建功说。

下一步,市委社会工作部将继续统筹基层力量,优化调整职责,强化工作措施,聚力为“车”减负,为“马”赋能,全面发挥好监督作用,持续为基层减负松绑、赋能添力。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