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基层减负 为实干赋能

张楚研

2024年10月18日

■短评

◇ 张楚研

基层工作,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系着群众幸福。然而,长期以来,基层负担过重成为困扰基层干部的一大难题。文山会海、过度考核、形式主义等问题,让基层干部疲于应付,难以集中精力为群众办实事。因此,我们更要啃下基层减负这块“硬骨头”,聚焦“减负”和“赋能”双向发力,有效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把干部从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推动基层用心用情服务群众。

让基层走出文山会海束缚。“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准备开会”,这是许多基层干部的真实写照。基层干部身处一线,不仅要落实上级的各项政策,还要处理各种复杂的基层事务,往往一个办公室就要对接好几个上级部门安排的工作,会议多、文件多、报表多、检查多,他们忙于应付各种形式主义的工作,而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深入了解群众需求、解决实际问题。这种状况不仅让基层干部对工作产生了厌烦情绪,影响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也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有效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要切实精简会议和文件,能不开的会坚决不开,能不发的文件坚决不发,让基层干部从无效的会议和文件中解脱出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抓落实、谋发展。

让过度追求留痕烟消云散。工作留痕本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工作,但现在却变了味,事事留痕、处处留痕,甚至为了留痕而造假。有的工作还没开展多少,记录本上已有大段铺陈;有的干部和群众没聊上几句,就忙着拍照合影;有的忙于准备各种汇报材料,一年光打印费就高达数万元;有的弄出各种手机App,要求基层工作人员重复“打卡”……这种让基层疲惫不堪的做法,不仅加重了基层干部的负担,而且容易助长形式主义滋生蔓延。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亟须破除“过度留痕”等形式主义做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注重工作实际成效,让基层干部能够把更多的心思和精力用在为群众办实事上,以群众口碑彰显基层工作质效。

让担当实干之风扎根基层。为基层减负,目的是让基层放开手脚、轻装上阵去谋发展、去担当实干,以更多更好工作成效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而不是减责任、减担当。提高基层干事创业激情,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把人民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检验工作实效的标准,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拿出“做则必做到底”的干劲,一步一个脚印把工作落实到位,让基层减负之后真正做到服务居民。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保持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真正经得起时代和人民的考验,交出一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