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艺 郑彩虹
2024年10月21日
■一刻钟社区生活圈 “圈”出群众幸福生活
本报记者 曹艺 郑彩虹
“社区居民的需求在哪里,服务就要延伸到哪里。”按照“宜居、宜业、宜学、宜养、宜游”的高品质生活标准,海南区拉僧仲街道着力打造巴彦乌素大街南侧生活圈,形成了服务更加便捷、设施更加完善、模式更加高效的特色一刻钟社区生活圈。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在这里实现了——
“这个超市离家近,对我来说实在是太方便了!这里货品齐全、价格合理,省了我不少时间。”近日,刚从海南区海蓝生活超市购买完蔬果的居民靳淑云说。
海蓝生活超市位于海南区拉僧仲街道巴彦乌素大街南侧生活圈。此前,生活圈内没有大型超市,为了方便居民“一站式”购买所需,拉僧仲街道新苑社区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建议。最终,海蓝生活超市从确定意向到办理各项手续、布置装修、启动运营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以最快速度让周边约2万名居民在生活圈内“近”享便民消费服务。
作为一家经营面积1500平方米的综合商超,海蓝生活超市自营业以来满足了周边神华、如意、滨河3个小区的居民日常购物需求,开业不到一年营业额已达1300万元。今年,海蓝生活超市还组织开展“周末特惠”等惠民活动15场,最大限度惠民、便民,把一刻钟社区生活圈带来的幸福感藏在居民每日的柴米油盐中。
为给居民打造“宜居、宜业、宜学、宜养、宜游”的高品质生活,巴彦乌素大街南侧生活圈着力建设服务更加便捷、设施更加完善、模式更加高效,具有辖区特色的一刻钟社区生活圈。
据介绍,海蓝生活超市是巴彦乌素大街南侧生活圈社区工坊的一部分,与该超市同属于社区工坊的还有饭店、药店、洗衣店、洗车店等多家商铺,社区工坊以“一点多用”、服务叠加的方式,为周边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消费服务。
“以前神华、如意、滨河3个小区外围没有店面,经常有居民特别是老年人向我们反映吃饭、买菜要走较远的距离,费时费力。一刻钟社区生活圈建设以来,我们琢磨着如何在最短的距离内满足不同年龄段居民的衣食住行需求,社区工坊便在各职能部门的联合运作下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新苑社区党委书记任燕说。
在社区工坊一家名为“重庆酸辣粉”的店铺门前,一块“暖心为老餐厅”红色标牌格外显眼。店铺负责人介绍说,店铺除主营酸辣粉、酿皮外,作为社区工坊的一部分,也为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提供惠民套餐,老年人进店用餐,2个荤菜、1个素菜和1份米饭组成的套餐只需15元。此外,店铺还安排专人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免费送餐服务。
在不断完善餐饮、商超等基本商业业态的同时,海南区巴彦乌素大街南侧生活圈依托海南区建设完成的以“医养结合”为特色的养老综合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医疗、养老、娱乐、护理、安宁等多元化的医养服务,为辖区老年人带来幸福养老生活。
记者日前走进海南区养老综合服务中心长者起居区,温馨的室内布置、干净整洁的环境无不为老年人营造出舒适的“家庭化”养老氛围。正值午餐时间,工作人员推着餐车,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们送餐进屋。“儿女都忙,抽不出时间照顾,中心的护士、大夫态度特别好。上午,大夫带着我们做手指操,锻炼身体。下午,我们几个老姐妹喝喝茶、看看电视,有时候也有护士带着我们做游戏,在这儿住着很舒心、很开心。”入住中心的老年人黄桂云说。
为破解医养结合发展瓶颈,中心聚焦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家庭及社会的照护痛点,探索并创新医养结合供给新模式,进一步加强医养资源统筹,为老年人提供集医疗、康复、健康管理、养老及社区生活服务于一体的医养结合服务,彻底打破传统单一养老模式的局限,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连续的服务保障。
“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医疗康复、护理服务、临终关怀等4方面的全方位服务。在老年人日间生活照料方面,我们根据每位老年人的基础疾病和体质,由专业营养师配置营养餐,每天也会带着大家做八段锦、手指操等运动,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心理疏导,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海南区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医师贾春说。
为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生活需求,中心特别打造了一系列休闲娱乐设施,面向辖区所有老年人免费开放。其中,中心精心设计的空中花园与社交活动区,已成为附近老年人晨练、赏景、畅聊的绝佳去处。
此外,中心建成了我市最大的为老餐厅,可同时容纳230人就餐,实施“特惠+普惠”“公益+市场”“中心厨房+集中就餐+上门送餐”的助餐服务模式,推动助餐配餐服务专业化、市场化、规模化和可持续发展,受到附近老年人和上班族的青睐。
“社区居民的需求在哪里,一刻钟社区生活圈的服务就要延伸到哪里。入住中心的老年人可以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到社区打造的口袋公园休闲健身,附近居民也可以到中心疗养娱乐,通过这样的模式,将养老圈、医疗圈、舒适安居圈、便民消费圈进行有效融合,实现了‘圈圈共融’的工作格局,全方位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海南区民政局副局长赵宁宁说。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