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养老 情暖桑榆

——海南区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医养结合”探新路

曹艺 郑彩虹

2024年10月22日

■一刻钟社区生活圈 “圈”出群众幸福生活

本报记者 曹艺 郑彩虹

今年,我市以入选全国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试点地区为契机,不断完善一刻钟社区生活圈养老圈建设,于去年10月投用的全市最大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海南区养老综合服务中心,服务范围辐射海南区5个镇(街道)、19个村(社区),惠及1.5万名老年人,推动形成了医疗、养老、康复、护理、康养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

安心养老有“医”靠

“黄姨,我来给您测一下血压。”10月8日,入住海南区养老综合服务中心的黄桂云正在洗漱,护理员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黄桂云的孩子孝顺,就是实在腾不出时间陪伴她,而让她一人居家生活又不放心。今年,黄桂云来到海南区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养老。

“起居室的床头安装了紧急呼叫铃,每天都有护理员给我检查身体,饭菜也合胃口。我喜欢写书法,这里的书法室笔墨纸砚齐全,我随时都能写两笔。”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让黄桂云住得很开心,而最让她和儿女安心的是这里提供的康养服务。入住中心后,黄桂云再没因为就医犯过愁,医生护理员就在身边,身体有点不舒服就能叫护理员。

中心聚焦老年人,特别是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家庭和社会的照护痛点,探索并创新医养结合供给新模式,配备高素质、专业化的“医、护、养”团队,由专业医师每日进行常规健康查房,护理员每日监测老年人体温、呼吸等身体机能基本数据,护理员对老年人日常起居进行贴心照顾,提供从预防、治疗、康复到养老的全方位医疗康复服务。

入住中心的车凤琴做完膝关节置换手术后需要康养,她的家人那段时间比较忙,没时间照顾她,便将老人托付给中心,经过中心医护人员半个月的悉心照料,老人术后恢复良好。

“中心提供周托、临托、日托、夜托等多元化服务,如果家里有老人短期内无人照料,可以选择短托入住,中心还会提供良好的医疗照护。”海南区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医师贾春说。

今年2月,一名入住中心的84岁老人于夜间突发疾病,中心医护人员一边对老人做必要的救护处理,一边立即启动与相关医院的联动模式,第一时间将老人送医抢救,老人脱离了生命危险。

出院后,老人情绪不好,经常和家人发脾气,回到中心后,老人每天都要按十几遍紧急呼叫铃,也不配合医护人员的照护。根据这一情况,中心在给老人进行康复理疗的同时,安排专业心理医生安抚老人情绪。经过精心呵护,老人不仅可以下地走路了,心情也一天比一天好。

为给有康复需求的老年人提供规范科学的康复评估及个体化康复治疗服务,中心建成全市最大的评估康复室,医护人员根据每名老年人的身体情况进行能力等级评估,按照5个等级标准确定相应的服务及护理级别。康复区域则配备先进设备,并统筹残联、医院等相关部门,借助专业力量,为中心老年人开展康复理疗。

“我们充分发挥区级养老服务综合体纽带作用,依托周边6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组建家庭医生团队,为辖区9800名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上门入户对老人开展健康评估,给予一对一指导和居家上门护理服务,将一刻钟社区生活圈的养老圈、医疗圈、舒适安居圈、便民消费圈有效融合,实现‘圈圈共融’的工作格局。”海南区民政局副局长赵宁宁说。

暖心养老有“食”惠

“王叔看报呢?来吃饭啦!”近日,在海南区养老综合服务中心长者起居区,护理员正为老年人送餐进屋。

中心菜品遵循低盐少油、营养搭配原则,由专业营养师为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量身定制营养餐,提供多元化、多样化助餐服务。

除了入住中心的老年人外,中心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原则,建成为老餐厅,推行“特惠+普惠”“公益+市场”“中心厨房+集中就餐+上门送餐”的助餐服务模式,为周边有就餐需求的老年人和上班族提供便利。

在中心为老餐厅,就餐时只需将选好菜品的智慧餐盘放置在结算设备前,屏幕便会自动识别每样菜品的价格,并自动计费、扣费。

为了方便老年人就餐,餐厅配备智能化AI视觉识别智慧系统,老年人只需注册充值就餐卡,后续即可“刷脸”取餐,老年人的家属也能实时查看扣费菜品种类和价格。

此外,为老餐厅还配备了炒菜机器人、助餐机等智能设备,最大程度减少运营成本,餐厅餐食均低于市场价,并对九类老人实行早餐2元、午餐4元的就餐补贴。为老餐厅运营以来,累计进行助餐服务3万人次。

舒心养老有新意

近日,在海南区养老综合服务中心空中花园,整齐摆放的种植箱内长着茄子、辣椒、韭菜等蔬菜。“考虑到有不方便下楼活动的老人,我们在中心二楼打造了1100平方米的空中花园,还为喜欢种植蔬菜的老年人分包责任田,贴上老人的名字、种植时间和品种,老人们种植的蔬菜成熟后,我们会按照市场价回收,让老年人体会种植的快乐,也丰富他们的社交生活。”赵宁宁说。

空中花园划分为休闲区、散步区、种植区、观赏区、健身区,如今已成为老人晨练、赏景、植绿、畅聊的绝佳去处。

中心紧跟时代潮流,设立新媒体室,老年人可以在这里体验成为“网红”的乐趣。中心定期邀请专业摄影团队,记录下老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美好瞬间,还利用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为老年人拍摄变装视频,鼓励他们保持年轻的心态。

中心还打造了读书区、书法区、绘画区、手工制作区、茶艺区、学习区等,充分链接各方资源,邀请老年大学专业授课老师定期授课,联合市精神卫生中心每周开展一次老年人心理健康评估,了解老人们的心理健康情况并及时干预介入。同时,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剪指甲、洗脚、洗澡、理发、聊天以及按摩、艾灸等专业中医药特色服务,为老年人医疗、养老提供充分保障。

“我们推动形成‘家属+长者、儿童+长者、志愿者+长者’的多元混龄养老服务新模式,组织中心和附近各社区的老年人与不同年龄段的志愿者做游戏、做手工,为老年人营造有活力、有社交、有态度的自在养老生活圈。”赵宁宁说。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