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多元共治模式 赋能治理提质增效

段维娜

2024年10月23日

■打造平安乌海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本报记者 段维娜

近年来,海勃湾区充分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不断提升社区治理现代化、法治化、科学化水平,努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海勃湾区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加强社区组织建设,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构建“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三级组织治理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群众的利益诉求和问题,实现社区与群众“零障碍”沟通,初步形成“民呼我应、民忧我解、与民共建”新格局,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街道”的工作目标。

海勃湾区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实施“智慧联动、三级联调、多元联治”工作法,从“实”整合资源力量,从“新”提升调处质效,构建形成“横向联动、纵向互动、协同推动”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格局。运用“海区e家”信息化平台、智慧信访平台、区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以及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信息化手段,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全面高效搜集矛盾纠纷动态信息、风险隐患,全面梳理特殊时期易发多发纠纷,实现矛盾纠纷“发现在早、化解在小”。截至目前,“海区e家”信息化平台已累计注册用户15.3万余人,访问量达785万余次,线上线下共排查问题1182次,发现相关隐患问题1295件,已全部解决。

同时,海勃湾区以群众需要为根本,优化服务流程,简化办事环节,充分整合社会治理资源、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主动靠前服务,构建有温度、有温情、有温暖的幸福“大家庭”。组建“妈妈帮帮团”、暖心助困“手艺人”等25支志愿服务队,在辖区开展扶老助残、帮困解难等“暖心”服务;搭建“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志愿者接单”模式,为居民提供非工作时间办理业务、公益服务和上门办理等“贴心”服务;用好各类功能室阵地,为居民送上娱乐活动、文艺表演等,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丰富的“乐心”服务。

海勃湾区将坚持人民至上服务理念,通过有温度、有感情的服务,彰显特色、体现成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社区治理样本,使基层治理真正有色彩、有温度、有活力。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