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艺
2024年10月24日
本报记者 曹艺
摩托车、电动自行车是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但由于部分驾驶人文明驾驶、安全出行意识不强,与之相关的安全行车隐患成为交通事故中的重要肇事源头。
为持续提高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的安全防护水平,市公安局因地制宜构建佩戴安全头盔“3+X”治理模式,打好行为示范、隐患化解、专岗严管、多样劝导“四张牌”,通过细分交通参与者群体,有针对性地将市民的“头等大事”抓细、抓好、抓实。
随着全市公安机关持续推进“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我市“一盔一带”治理工作取得新成效。目前,全市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安全头盔佩戴率达75%以上。
贴身护航 打造校园示范“高地”
“骑共享电动自行车也要佩戴安全头盔。”
“大朋友不戴安全头盔不骑车、小朋友不戴安全头盔不坐车。”
……
在我市各中小学校、幼儿园,“一盔一带”的安全意识已逐步由他律变为自律。经过全市公安机关交管部门的持续治理和宣传,全市在校学生和学生家长的交通安全意识显著增强。
近年来,市公安局以“护学岗”为依托,广泛开展“校门劝导”活动,协调各学校校长、教师在校园门口进行“师生交通安全教育”,实现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安全头盔佩戴“警纠校处”,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每个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
“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各学校每月测评老师和学生、家长的安全头盔佩戴率,由教育主管部门进行内部通报,各中小学校、幼儿园接送学生的家长安全头盔佩戴率由不足10%提升至60%以上。
“在警校共同劝导下,各学校的学生逐渐养成了主动提醒家长佩戴安全头盔出行的习惯,校园周边路段涉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发生率大幅下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示范引领,也在社会层面形成了遵守交通规则、做到‘一盔一带’的涟漪效应。”市公安局交管支队海勃湾大队副大队长郝帅说。
紧盯行业 消除安全隐患“洼地”
市公安局交管支队通过梳理近年来的交通事故,针对工矿企业、快递行业涉电动自行车事故多发的特点,全面推进安全头盔佩戴宣讲进企业工作。
市公安局交管支队“交”朋友交通安全宣讲团对近年来有员工在涉电动自行车事故中伤亡的企业,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宣讲。宣讲团以曾发生在我市的典型交通事故为案例,通过“警示视频、情景模拟”等形式,教育引导企业职工“知危险、会避险”。
今年以来,市公安局交管支队“交”朋友交通安全宣讲团先后走进全市11家重点企业开展“七进”安全宣讲工作,覆盖企业职工千余人。此外,先后针对外卖、快递行业人员,开展专题宣教会、约谈会11次,从业“骑手”安全头盔佩戴率始终保持100%。
专岗专管 守牢交通流量“重地”
全市公安机关交管部门以“不戴帽走不了、不安全不放行”为原则,全面强化管控力度。
市公安局交管支队各大队选取辖区人、车交通情况最复杂的主干街道设为“严管街”,一周内选取1至2天作为集中行动日,覆盖式开展安全头盔佩戴劝导查控工作。“严管街”周边小区全部落实门口劝导,配套推行“承诺免罚+以学代罚”管理措施,真正实现了“无头盔不过岗”。
“我们针对早、晚高峰期路面上非机动车出行较为集中的特点,加大高峰期道路执勤警力配置和对骑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不佩戴安全头盔行为的劝导力度。同时,充分利用执法记录仪、智慧交通系统等,加大对非机动车闯红灯、逆向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的整治,切实预防和避免非机动车交通事故的发生。”郝帅说。
今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交管部门累计查处非机动车“三类违法”(非机动车闯红灯、逆行、占用机动车道行驶)和未佩戴安全头盔行为近6万起。
多点开花 构建劝导宣教“阵地”
“一盔一带,安全常在……”近日,我市一交叉路口滚动播放着交通安全提示音,市民朱莉停下脚步,向儿子讲起交通安全知识。“交通安全意识对每个人来说关乎生命,孩子更应从小树立交通规则意识,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朱莉说。
近年来,市公安局坚持“内容多样、因地制宜”的宣传方法,充分结合我市实际特点,多措并举推进安全头盔守护工作。农区大喇叭、路口大喇叭、环卫垃圾车大喇叭“齐奏”交通安全提示“曲”;微信公众号、微博、快手、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设立骑电动自行车不佩戴安全头盔“曝光台”,由全社会共同监督;交管部门为保险、银行等企业捐赠“公益头盔”;广泛组织快递、外卖、出租车、网约车等重点行业示范引领,切实配齐用好安全头盔、安全带。
今年农忙期间,全市公安机关交管部门走进农区,广泛开展“美丽乡村行”交通安全巡回宣传活动20余次,既有敲门入户的“贴脸念叨、言传身教”,也有村头广场的“趣味图文、有奖问答”,农区居民安全头盔佩戴率提升的同时,农区道路人货混装、逆行横穿等交通陋习也得到了有效纠正。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