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城市美容师”

赵荣

2024年10月25日

道路洗扫车沿街清扫。

清扫道路。

擦拭果皮箱。

打扫水厕。

铲雪车清扫道路。(资料图)

“小蜜蜂”保洁球场。

垃圾收集车作业。

本报记者 赵荣 文/图

环卫劳动者是城市的美容师、环境卫生的守护者,无论酷暑严寒,抑或是大风雨雪,他们始终坚守在清洁城市、保障环境卫生的第一线。正因有了他们,我们生活的城市才会如此整洁。

我市的环境卫生工作分别由4家环卫公司承担:乌海启洁城市服务有限公司和乌海楹环城市环境管理有限公司分别负责海勃湾区和滨河新区,乌海启达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乌达区,乌海市盈联环境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则负责海南区。三区共有环卫工人2000余人,机械车辆包括洗扫车、干扫车、吸尘车、洒水车、大勾臂车、后压缩车等1000余辆。随着环卫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市城区、农区、厂区街路范围内的清扫、清洗、降尘等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10月26日是世界环卫工人日,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城市美容师”。

起早贪黑 为城市“梳妆打扮”

走在城区的大街小巷,你会发现环卫工人早已从扫帚、簸箕、三轮车“老三样”的打扫模式转变为“人机结合”,环卫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不仅降低了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清扫保洁的工作效率,更让大街小巷变得更干净整洁。

早晨5点,当人们还沉浸在睡梦中的时候,环卫公司的车队司机们就已经驾驶着车辆向各个路段驶去。街路上,高压洒水车利用水的压力将垃圾从路中冲刷至路边,干扫车、湿扫车则沿街路从头至尾洗扫着路面的尘土和垃圾。

6点开始,穿好反光环卫服的工人已从四面八方赶来,她们左手一个簸箕,右手一把扫帚,在人行道上埋头苦干,为城市“梳妆打扮”。“再苦再累也要有人去做,我已经选择了,就要尽力做好。”环卫工人刘艳萍告诉记者,她在企业工作了十多年,因为身体原因离开,想着找一份离家近、能胜任的工作,后来选择环卫工作。刚开始还有些抹不开面,时间一长,逐渐从“舍我一人脏,换得城市净”中找到了满足感、成就感,这一干就是9年多。

7点半,随着晨扫结束,迎接市民上班、学生上学的是一个干净整洁的城区环境。环卫工人这才有了喘息的时间,可回家洗漱,或就近吃个早饭,抑或是在爱心驿站休息。“我家不远,可爱心驿站更近,里面配备了微波炉、热水壶、纯净水,到附近买个饼子、吃碗面,再休息一会儿垃圾收集车就来了,我要是回家耽搁了,晨扫的垃圾没倒掉,那可麻烦了。”环卫工人吴艳华笑着说。

紧接着,一整天的时间里,在海勃湾城区不同路段我们总能遇到各类环卫机械车辆往来作业:在甘德尔街,大型垃圾收集车沿街收集人们的生产生活垃圾,最后送入压缩垃圾转运站进行压缩处理;在海拉路,护栏清洗车两个滚筒相互作用,护栏变得亮净起来,环卫工人紧跟其后,清扫着护栏桩脚附近的泥土和垃圾;在黄河东街,环卫工人手持高压水枪,对地面污渍、道牙泥印进行认真冲洗,不放过一处卫生死角;在滨河大道,高压洒水车沿路缓慢推进,清洁的同时有效抑制了道路扬尘,为市民打造出优质的出行环境;在乌兰路,小巧灵活的“小蜜蜂”清扫着非机动车道的落叶……环卫工人则拿着工具捡拾垃圾、清扫落叶,开展路面保洁工作。

一天的时间里,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城市道路被打扫得一尘不染,果皮箱擦得发亮,就连公共厕所也都干净舒爽。

机械助力 城区环境卫生不断提升

城市发展越快,城市环境卫生面临的挑战就越多。机械化保洁作为一种高效、安全、智能的保洁方式,已成为我市城市环境治理和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一环。

“以前是一扫帚一扫帚地扫,尘土飞扬,人们见了都躲着走。”市民史树伟说,有了机械化车辆后,清扫变得快速、干净,我市不仅城区面貌焕新,就连农区、厂区等处也变得干净整洁,人们的满足感、获得感倍增。

有人觉得城市环境越来越好,机械车辆功不可没。可每天最常见的仅是垃圾收集车、洒水车,像是湿扫车、干扫车、护栏清洗车、高压清洗车等机械车辆却偶见作业。其实不然。乌海启洁城市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高林介绍:“车队是环卫最早作业、最晚收队的部门。城市保洁中,湿扫车、干扫车、洒水车、高压冲洗车、吸污车、护栏清洗车等10多种200余辆的工具车投入使用,并配备百余名驾驶员。”他介绍,由于环卫机械车辆体积大、行驶慢,为了避免造成道路拥堵,全部采取“错峰作业”。

湿扫车、干扫车主要用来清扫马路,早晨5点集结完毕便到各自的路段作业;洒水车、抑尘车(雾炮车)能洒水降尘、降温,同时高压洒水车还起到冲扫垃圾、清洗路面的作用;垃圾收集车错早高峰、午高峰,在9—12点、15—18点,或是7点后分次作业,听到高亢激昂的歌曲那准是收垃圾的车来了;吸污车主要用在水厕化粪池吸污;护栏清洗车肩负着道路护栏的保洁工作,作业周期为十天左右;高压清洗车用于人行道台面、果皮箱周围油污的定期清洗,小广告的清除等工作……带水作业车辆到了冬季无法作业,洒水车车头安装雪铲或者雪滚,变身除雪车,应对降雪后的扫雪、除雪工作。

高林说:“机械车辆的作业不是一成不变的,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在一些特殊时间段,机械车辆会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减少作业,如高温期间,洒水车会加大频次,入秋后减少,冬季和下雨则暂停作业;雨雪后,是街路护栏最脏的时候,护栏清洗车需加快进度;夏季一些烧烤集中的路段则要连夜清洗人行道,去除油污。”

从事环卫工作十余年的老张回忆,曾经一到冬天最怕下雪,清扫人行道、机动车道铲雪等工作都是人工完成,一天也扫不了多少地方。遇上大雪不停,通常是前面扫干净,回头仍旧白茫茫。“投入环卫机械车辆后,融雪剂、除雪车和人工配合,那效率才叫个高。我们环卫工人的工作量减少了,雪天也不再发愁。”老张说。

此外,乌海启洁城市服务有限公司今年还投入了20辆小型机扫车。人工经理吕晓英介绍,小型机扫车比“小蜜蜂”的体积略小,适用于人行道作业,由于城区内部人行道拥挤,不具备作业条件,这些车辆大多被投放到农区路段以及城区的广场、公园等处,如乌海东站站前广场、乌珠慕公园附近等。

怀揣热爱 实际行动温暖彼此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平凡的环卫工作者不畏严寒、不惧酷暑,以路面为纸、汗水为墨、扫帚当笔,书写着动人的诗篇。他们不是风景,却胜似风景。

刘艳萍告诉记者,她不仅负责人行道的环境卫生,还兼顾着4号水厕的清扫工作。她认为,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才能服务好大家。不能因为有人扔垃圾就要上前理论,扫起来就行;不能因为有人如厕踩脏了地面就发牢骚,再拖一下就行……就在采访的间隙,一男子将垃圾箱内的垃圾翻得到处都是,周围地面瞬间脏乱不堪。“我的这片区域,烧烤店多,扔出来的饮料瓶也多,每天有好几拨人来翻垃圾桶,等一下垃圾收集车到了,将这些垃圾收走就好了。”刘艳萍拿着工具麻利地清扫,又看见了不远处掉落的烟头、纸屑,她笑呵呵地说,“马路上最‘吸引’我们的恐怕就是垃圾了。看见环境干净了,我也非常有成就感!”

“管理水厕,不仅要打扫卫生,还要留意突发状况。”刘艳萍说,有一次,一醉酒男子进去后半天不见出来,却听到小便池不停地冲水,她觉得不对劲,便进去一探究竟。只见男子趴伏在小便池上,周围全是呕吐物。刘艳萍轻拍叫醒男子后,将其扶到门外休息,又到附近通知其朋友来接。男子离开时还一个劲儿地说:“大姐,真对不起,还得麻烦你打扫。”

就是她这样认真的工作态度、温和淡然的性格,赢得了同事的赞扬、群众的肯定。有一年,恰逢秋季扫落叶,每天的工作量非常大,刘艳萍却不慎将手臂扭伤,可单位一线工人紧缺,压根调不出人手来顶替她。管理员得知后,骑着三轮车拉着大扫帚来到刘艳萍的片区帮着清扫,还体贴地说:“刘姐,我来扫,你往袋子里装就行。”“我当时看着她扛着扫帚来,还以为是发工具,看着管理员一扫帚一扫帚帮着我扫,真是说不出的暖。”刘艳萍至今说起,仍感动得泪意连连。

负责46号水厕和狮城东街人民路至海拉路南段卫生的乔凤英更是一个工作积极的热心人,单位要求6点钟到岗工作,她每天5点半就来了,还总说:“上了年纪,觉少,提前来就能早点干完,心里踏实。”在工作时总能遇到粗心大意把手机、包等物品落在公厕的市民,凡是她看到总会妥帖收好,等待失主前来。

“去年有一个打扮时髦的小姑娘,给我们单位打电话说在46号水厕丢了包,单位领导问我看没看到。我当时还纳闷,丢包咋不来旁边的休息室问问。最终,小姑娘开心地找回了自己的包。”乔凤英说,可能是厕所旁“工具房”几个字让她误以为这里是存放工具的地方,其实这里也是环卫工人休息的场所。还有一次,一名老者前来寻找丢失的老年机,乔凤英没看到,便拿自己的电话让其拨打丢失的手机,电话未被接起。不想老者离开后,乔凤英接到了一个电话,对方称捡到手机,并要其到市第五中学附近去拿。乔凤英自掏腰包买了一箱牛奶感谢对方,拿回了手机,可失主却始终没有再来寻找,这部手机至今仍被她保存在“工具房”中。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