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国轩金动历电池PACK集成工厂项目即将试生产

黄建飞

2024年10月28日

乌海国轩金动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电池PACK集成工厂组装线操作员正在练习电池组组装。 (黄建飞 摄)

■走一线 看项目 4

本报记者 黄建飞

近日,记者走进乌海国轩金动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电池PACK集成工厂,看到工作人员正在调试自动导向搬运车(AGV小车),组装线操作员正在练习电池组组装。

乌海国轩金动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6月,其电池PACK集成工厂项目总投资约5亿元,建设年产能500万千瓦时电池产线,包括年产能250万千瓦时重卡动力电池组装线、年产能250万千瓦时储能电池组装线以及储能舱组装线。

“目前,年产能250万千瓦时储能电池组装线正在进行调试,预计11月中旬进行试生产。”该公司副总经理温禹豪告诉记者。

‌据了解,电池PACK集成工厂是一种专门从事电池组生产加工和组装的工厂,‌采用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将电芯、电池管理系统、外壳等部件组装成完整的电池组产品。从电池模组到电池组,需要经过预处理、液冷气密初检、箱体涂胶、模组充放电检测、模组入箱固定、插件安装、液冷气密二次检测、箱盖安装等十几道工序,才能生产出满足特定性能要求和应用需求的电池组。在新能源汽车、电子设备等领域,电池组是关键的能源供应组件‌。

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可以提供清洁、可再生的绿色能源供应,而储能技术则可以解决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问题,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支撑。记者在‌电池PACK集成工厂看到,厂房外摆放着两个大型的存电量为5000千瓦时的储能舱。储能舱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移动充电宝”,能够快速满足用户用电需求,稳定输出高压电源,并安全地将电能输送到用户终端。

温禹豪介绍,该公司生产的储能舱是目前国内技术领先的高存电量储能舱,再配一套储能变流器,就可以把1331.2伏的直流电转换成380伏的交流电,供企业直接使用。储能舱能在用电低谷期使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充电,在用电高峰期一举将储存的绿电输送到用户终端,可以服务于我市及周边地区重卡充换电站和储能项目,在电网中发挥削峰填谷、调峰调频、共享储能、动态扩容等作用。

乌海国轩金动历电池PACK集成工厂项目全面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约50亿元,亩均产值可达1亿元,提供120余个就业岗位。

“我们将积极拓展市场,抢订单、抓生产,全力冲刺四季度,打好今年收官战。”温禹豪说。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