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静
2024年10月28日
电商直播拓宽乌海葡萄销售渠道。
设施农业结硕果。
羊肚菌试种成功。
蛋鸡养殖实现规模化。
黄河西行客栈美不胜收。
本报记者 路静 文/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从多个方面对“三农”工作画出了明确的“路线图”,强调要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区稳定安宁”的发展思路,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深入推进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确保粮食生产、特色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农民增收等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乡村全面振兴见实效。
增收路上稳步走 农区居民一个都不能少
10月25日清晨,海南区巴音陶亥镇一棵树村低保户王凌志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羊圈清扫圈舍、拌料喂食。
“你看,去年驻村工作队给我送来的两只羊羔子都长大了,都是母羊,过阵子就能配种下羊羔子了。”王凌志指着羊圈里健壮的羊儿喜滋滋地说,“等下了羊羔子,我会挑出来两只,送给更需要的人。”
这是一棵树村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创新实施的“循环养殖羊”项目。驻村工作队向有养殖意愿、有能力、有条件的脱贫户、监测户免费发放母羊,用于发展家庭养殖。待养殖规模扩大、家庭收入稳定后,脱贫户、监测户归还驻村工作队同等数量的断奶羊羔即可。驻村工作队再把“循环养殖羊”送给其他有养殖需求的农户。
王凌志在羊圈忙活,妻子郭三女也早早出了家门,到镇政府提供的公益性岗位开启了街道清扫工作,每个月有1980元的固定收入。
不仅如此,今年,一棵树村按户籍人口对村民进行医保补贴,全村参保率实现100%。王凌志一家7口全部享受到了医保补贴政策。今冬1400元的“暖心煤”补贴也已到账。
近两年,因妻子患癌治疗花费大,导致王凌志家庭经济困难。但是在全方位社会综合兜底保障帮扶下,王凌志家的生活有了很大起色。
今年以来,我市抓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守好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突出重点抓好脱贫群众增收,多措并举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在动态监测摸排方面,我市共动员排查员98名,排查农户1.61万户、3.23万人,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分层分类落实帮扶措施,全市享受产业帮扶261人、公益岗位80人、健康帮扶495人、综合保障452人、教育帮扶57人、就业帮扶152人、危房改造3户。
为确保脱贫人口稳定增收,全市今年累计发放脱贫人口小额贷款147户、1247.5万元;开展消费帮扶,强化产销对接,累计帮助农业企业、合作社和农户销售农产品1亿余元;加强村集体经济发展,推动中央、自治区扶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5个;加强创业就业帮扶,开展脱贫人口专场招聘会,提供岗位1400个,落实工资补助25.34万元。
2023年,全市农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13元(高于自治区平均水平5592元),列自治区第2位;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29641元,列自治区第1位。2024年上半年,全市农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37元(高于全区平均水平3005元),列自治区第2位,同比增长5.7%。
特色产业发新枝
“四季花”结出“增收果”
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之一。在全力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道路上,我市重点发展特色产业,不断提升重要农畜产品供给能力。
“乌海葡萄”美名扬。我市是自治区规模最大的葡萄商品生产基地,还被《中国葡萄优势区域发展规划》列为黄河中上游欧亚种葡萄优势栽培区、第三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乌海葡萄”被认定为全国首批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专用权,“乌海葡萄”品牌价值超18亿元。“内蒙古乌海产区”列入中国13个特色葡萄酒产区之一,被世界沙漠葡萄酒联盟确定为世界沙漠葡萄酒大赛永久举办地。截至目前,全市葡萄保有面积2.25万亩,年产量836万公斤,产值约1.5亿元。我市还重点发展葡萄酒产业,延伸发展葡萄果汁、葡萄干等产品,葡萄酒最大年生产能力达1.43万吨,居自治区首位。今年,我市正聚力推动葡萄产业提质升级,扩大设施葡萄面积,着力打造全区规模最大、业态最全、产业链最完整的现代化葡萄基地。
“粮袋子”“菜篮子”拎得稳。时下,农区的秋收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粮食方面,我市着力提升单产,实施优质高效增粮示范行动项目1000亩,辐射带动6万亩,示范区玉米种植密度6000株以上,已完成测产。蔬菜方面,我市搭建的设施蔬菜“看禾选种”平台引进优质蔬菜品种10余个,成功筛选出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黄瓜品种2个,有效提升设施蔬菜种植水平。设施农业发展方面,我市印发《乌海市2024年现代设施种植业建设专项实施方案》,新建设施大棚220亩、完工170亩,盘活处置闲置设施大棚67亩,改造提升老旧温室大棚100亩。
“粮田变良田”,高标准农田建设扎实推进。今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部署,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田块整治让“小田变大田”,有效解决耕地碎片化问题,进一步提升农田生产效能和质量。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改变过去“大水漫灌”的粗放用水模式,积极向“精准滴灌”转变,实现粗放农业向精细农业转型。今年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总面积为43676亩。项目建成后,我市耕地质量和农业综合效益将进一步提高,重要农畜产品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为深入推进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农区环境展新颜
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深秋时节,国家3A级旅游景区——黄河西行客栈风景正美。九曲黄河进入乌海市境内后一路北上,流经海南区拉僧庙镇赛汗乌素村时却改道西行,形成了独特的黄河沿岸风光,黄河西行客栈也因此得名。站在观景台俯瞰,西行的黄河与绿色的林带草地、黄墙褐瓦的民居小院尽收眼底,相映成趣。
与黄河西行客栈毗邻的阳光田宇国际酒庄的葡萄主题之旅也让游客流连忘返。整座酒庄就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在这里,不仅能够欣赏到千亩级酿酒葡萄种植基地的宏大规模,还能参观葡萄从采摘到入罐的整套酿酒工艺,更能品尝到自然法酿造的葡萄酒。
海南区拉僧庙镇赛汗乌素村建成全国乡村旅游模范村,海勃湾区千里山镇王元地村也于今年成功获评内蒙古自治区美丽休闲乡村。近年来,王元地村内外兼修,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陆续建成旅游驿站、童趣小广场、乌海第一锅、农耕体验园、亲子农场、“大丰收”系列街角景观等地标性热门打卡景点,还在村内每个路口都设置了醒目的道路指引牌,方便游客游览。今年新建的百美乡村项目,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
2018年至今,随着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我市开展了农区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和城乡融合先行区建设三年行动,进一步完善农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农区人居环境,缩小城乡差距。
2022年以来,我市按照“全域行动、片区示范、特色发展、普遍提高”的思路,建成14个美丽乡村,并成功打造海勃湾区环机场片区、乌达区泽园新村—现代农业产业园片区、海南区赛汗乌素村—阳光田宇—西行客栈片区和海南区曙光村—四新村—羊路井村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片区等4个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实施海勃湾区“葡园绿道”等项目20个,实现了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村容环境整洁有序、产业发展带动良好的目标。
新时代新征程,我市将继续按照“生态、高效、特色、精品”的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思路,同步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激发乡村活力,补齐乡村短板,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