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9日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自治区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这两件大事,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为乌海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服务和智力支持,9月30日,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市委党校联合举办全市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北疆文化建设理论研讨会,在全市范围内营造良好的理论研究氛围。本次研讨会共征集文章90余篇,结合专家评审,现选登部分优秀文章以飨读者。
充分挖掘乌海文化资源 推动北疆文化品牌建设
乌海市政协 张琦
在新时代,推进北疆文化建设,打造北疆文化品牌,就是立足乌海的历史和现实,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发展,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乌海新篇章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一、乌海市文化资源具有的特色优势
一是历史文化资源。乌海是36亿年前鄂尔多斯古大陆的一部分,历史上属于黄河流域旧石器时代“河套文化”及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范围,历史遗迹丰富。乌海境内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要素丰富,沙漠、湿地、湖泊、高山、草甸等生态景观并存,形成了依山傍水、水绕城中的独特格局。三是工业文化资源。乌海市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第二产业占比较重,是一座典型的新兴工业城市,作为“齐心协力建包钢”的重要参与者,涌现出“万人夺煤大会战”等历史佳话。四是特色文化资源。乌海是首个“中国书法城”“中国硬笔书法名城”,书法已逐渐成为乌海市最鲜明的文化符号。依托“山海沙城”的独特文化资源,乌海市是“世界沙漠葡萄酒大赛”永久举办地,被誉为“葡萄之乡”。
二、打造北疆文化品牌具有的基础条件
一是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完成明长城二道坎烽火台数字化保护工程。图海山文化旅游区获评自治区第一批非遗旅游体验基地。二是优秀文化作品创作和宣传方面。聚焦北疆文化等主题,创作征集文艺作品458件,创作文艺精品45件,荣获国家、自治区级荣誉51项。三是农文旅融合发展方面。打造了黄河西行客栈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示范点。建成43公里的环乌海湖马拉松赛道、葡园绿道等一批新项目,推出“亮丽北疆·红色记忆”等多条特色精品旅游路线。
三、品牌建设实现路径
一是全力打造北疆文化乌海品牌。政府从顶层设计上来把控整体品牌建设方向,完善体制机制、细化落实举措,有形有感有效推动北疆文化乌海品牌创建,注重突出当地特色,促进文化品牌的多样化、差异化发展。二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入挖掘乌海地区的鲜活事例,讲好乌海故事,做好文物普查工作,创新文化遗产展示方式,在保护利用中让文物“活”起来、把文脉传下去。三是完善一刻钟社区生活圈文化圈层。扎实推进公共文化中心项目建设,不断完善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合理规划、建设图书馆分馆,扩大智慧阅读服务覆盖范围,推动优质公共文体服务向基层延伸。四是推动农文旅资源深度融合。发挥好“山海沙城”景观优势,力争推出一批国家级、自治区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争取培育自治区重点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持续开展“乌海有礼”系列旅游商品评选活动,推出一批具有地域标识、国际水准的精品文创产品。五是加大北疆文化宣传力度。借助内宣和外宣两种形式,对乌海文化资源以及北疆文化品牌进行宣传。六是大力培育北疆文化理论研究人才。培育和引进具备较高文化艺术素养和创新思维、具有现代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理念和经验的复合型人才。
总之,打造北疆文化这一具有内蒙古特质的地域性文化品牌,就是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根植在北疆大地的优秀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 生产力的乌海实践
——以乌海市打造全球最大BDO一体化生产基地为例
乌海市科学技术局 高尚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乌海市以国内首家BDO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揭牌为突破口,用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绿色化转型。
一、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要义与乌海市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萌发”
一是集中优势,促进传统产业改革。乌海市自然资源丰富,有扎实的传统化工业基础,加之交通运输便捷,BDO行业脱颖而出,发展BDO及其下游产业可以让乌海市工业产品产值提高约13倍,能耗强度下降70%以上。二是直面痛点,构建可持续发展战略。现已建成在建BDO产能160万吨,但去年以来,国内BDO及其下游产品价格持续走低,生产要素价格高,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利润不断压缩,同时,BDO产能也出现过剩现象。乌海市以新质生产力促变革,更加注重创新研发及新型应用领域的开拓。三是转型升级,构建新质生产力。科技“突围”工程是对症内蒙古发展中堵点和痛点的一剂药方。2023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支持乌海建设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产业基地”。2023年8月,国内首家BDO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在乌海乌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9月,被自治区科学技术厅认定为自治区级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
二、因地制宜利用当前优势开拓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乌海路径”
一是高标准推进BDO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乌海市将BDO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作为支撑BDO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力建设。采取“中心+公司”的市场化运行机制,5家BDO企业共同出资组成股份制公司。印发《乌海市人才赋能科技“突围”工程若干措施及其实施细则(试行)》,为全市科技相关企业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加速项目落地转化和破壳成长。二是精准服务,加快从“建框架”迈向“强功能”。联合清华大学博士实践团,从催化剂材料、节能降耗等方面提出可优化路径。通过“揭榜挂帅”项目,联合高校开展应用研究。目前BDO产品交易平台、标准研究中心、质量检测中心正在加速推进,届时将切实提升行业内话语权,增强地区行业综合实力。三是推动产学研融合抢占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赛道。引入多名院士专家,与4所国家重点实验室挂牌签约并达成新的合作意向。充分发挥创新中心作用,通过技术研发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以科技创新带来的“行业虹吸效应”吸引更多BDO上下游企业,为平台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三、以新质生产力打造高质量发展“乌海样板”的对策与建议
一是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要充分用好基因优势。充分利用我市资源优势,使我市在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领域构建起全链条发展体系。二是把握新质生产力发挥奋力争先的乌海速度。加强与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的沟通与联系,通过BDO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开发和寻找新的产业需求点,在企业转型的过程中做好引导工作,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发挥,促进产业链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三是激发新质生产力让城市转型锻造乌海样板。抓住机遇通过绿色低碳产业链先行先试,通过BDO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的打造让整个行业受益,让整个地区受益,让符合乌海实际的新质生产力成为乌海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浅析乌海发展中的北疆文化
乌达区委党校 程乾
乌海历史悠久,纳玛古菱齿象化石碎片,证实了距今40至50万年前,乌海已有古动物存在。根据文物考证,远在1万年前,乌海地区就开始有了人类活动的足迹,而乌海地区的北疆文化也不断在历史长河中丰富其内涵。
一、历史时期中的文化交融
(一)新石器时代与青铜时代
乌海现存新石器时代遗址5处,其中2处为原始聚落遗址、3处为岩画遗址。原始聚落遗址经学者推断均属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内出土的砍砸工具、农作物加工工具及相关文化遗存具有典型农耕文明特征。岩画遗址刻画类型较为丰富,集祭祀、狩猎等群像与兽面、太阳神等个体于一身,全方位反映了游牧民族的生活风貌及历史文化。
青铜时代,乌海地区文化遗存以岩画为主,类型与新石器时代相似,大都单独成画,也属典型的游牧文化遗存。这一时期文献中也存在相关内容,《通鉴外纪》《易经·既济》中记载的“鬼方”“渠搜”等反映的都是涉及乌海地区的历史内容。结合文物和文献双重证据,基本可以证实夏商周时期,乌海地区有少数游牧民族居住于此。
(二)秦汉时期
秦朝时,乌海出现行政建制,秦始皇增设朔方郡,下设10县,其中的沃野县位于今天乌海市范围内。同时期乌海地区的文化遗存也能对这一史实予以印证,新地古城遗址中不仅发现秦半两钱、高领陶罐等具有明显秦文化特征的文化遗产,同时还出土青铜镞等游牧民族使用器械;秦始皇长城遗址,更是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冲突与交融的典型象征。
汉朝时,农耕文化在乌海地区也曾短暂发展。新地墓葬群二、三期墓葬出土文物,经考古分期断代,分属西汉晚期及王莽至东汉初期。三坝村遗址除常规出土物外,还挖掘有釉陶壶、漆器等。此时乌海地区受农耕文化的影响更加显著。
(三)明清时期
明朝时,为保障安全,当权者修筑“河东边墙”及“陶乐长堤”两段长城,乌海地区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流和冲突再次具现于世人眼前,乌海现今仍存有明长城遗址39000余米(包括沿用秦长城的墙体和消失墙体),部分地区的烽燧遗址仍清晰可见。
清朝时,受徙民实边政策影响,晋、陕、甘一带汉族农民入蒙渐多,加之黄教盛行,乌海地区也受此影响,藏传佛教寺庙增多,位于海南区拉僧庙镇的满巴拉僧庙与乌达区乌兰淖尔镇马宝店佛塔仍可为此段史实提供现实依据。
二、地区发展中的红色基因
(一)万人上山夺煤大会战
为齐心协力建设包钢,20世纪50年代,乌海地区开始了万人上山夺煤大会战。工人凿洞挖窑以住,小米高粱米以食,条件异常艰苦。工人们以边改善条件边改造工作的方法,打出了第一口井、建起了第一座电站、种出了第一片菜,最终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生产任务,同时也奠定了乌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
(二)矿区教育普及
20世纪50年代,在煤矿领导的重视下,1958年成立了红房子职工子弟小学、1959年成立了矿务局职工子弟中学,截至1976年,全局中小学达到21所,学校汇集全国各地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教授,学校设施也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此基础上,函授站的设立更是为乌达区人才的培养准备了条件。
(三)小三线军工企业建设
20世纪50年代末,中苏关系恶化,乌海响应党中央应对多方面安全威胁的号召,选定军工企业厂址,建设3个通用机械厂,分别打造了半自动步枪、普通枪弹及手榴弹和地雷,同时配套建设一系列的军工企业及社会事业。这些军工企业的发展奠定了乌海地区机械工业的基础,为我国的国防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三、新时代的建设和发展
(一)绿色生态文化建设
以“七治”改善生态环境。受自然环境和近现代工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乌海地区生态环境问题较为突出。新时代,乌海市以“治企”“治矿”“治路”“治车”“治水”“治气”“治场”为抓手,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除此之外,乌海市还注重资源的再利用,成功利用微生物技术,通过土壤化改造,就地将固体废料煤矸石转化为可直接种植的土壤,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煤矸石综合利用新局面,促进了生态文化发展。
以BDO作为绿色发展突破口。乌海市充分利用富集的焦炭和石灰石资源,同时抓住BDO发展的风口,不断加强建设。目前,乌海市已引进实施东源、华恒、三维、君正、广锦5个BDO及其配套产业项目,预计到2027年,乌海市将成为世界最大的BDO一体化生产基地,在绿色能源发展上,工业文化建设迈出极大的一步。
(二)特色文化品牌打造
打造农产品品牌。乌海市利用地理区位优势,持续引进、改良葡萄生产技术。2008年,“乌海葡萄”成为全国首批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2015年,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专用权;2019年,入选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录;2020年,乌海市被认定为第三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成功打造了乌海葡萄的文化品牌。
推出文化品牌。乌海市抓住黄河入蒙第一站的优势,打造黄河西行客栈;以黄河石吸引游客,擦亮“中国赏石之城”名片;手工艺者更是以黄河红胶沉泥为原材料创作出黄河泥娃,推动了乌海市的黄河文化建设。
新时代下,乌海市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为着力点,改善生态环境,发掘地区特色,推出文化品牌,使得北疆文化日益绽放出新的光彩。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深入推进高校“大思政课”建设
乌海职业技术学院 白向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方位和战略高度,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命题,成为各民族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搞好社会宣传教育”,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正确政治方向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工作能不能做好,最根本的一条是党的领导是不是坚强有力。”只有在党的领导下,高校才能以民族团结为核心做好学生民族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各民族学生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的绚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中绽放。
二、丰富理论课程内容,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础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交流学习共同成长。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政治素养和理论专业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要组织教职人员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及关于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论述,提高思想理论水平。
(二)将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内容纳入高校教学计划。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习近平总书记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要加强中华文化认同,充分挖掘和生动展现内蒙古大地上的厚重历史文化和丰富人文资源,融红色文化和草原文化、北疆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等于一体,打造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守望相助、共同弘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基本内容的北疆文化品牌。
(三)要加强对周边中小学的指导,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乌海市着力从“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协同育人”五大维度拓宽路径,抓好“拔节育穗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聚焦课程育人,上好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严格实施德育课程计划,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进教材进头脑;聚焦文化育人,推动校园文化提能增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形有感有效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各方面;聚焦活动育人,抓实品牌活动示范引领,着力培养爱党爱国、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新时代好少年;聚焦实践育人,充分挖掘“社会大课堂”育人资源,把“三全育人”从学校小课堂延伸到社会大课堂;聚焦协同育人,健全家校社共育体系,共同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三、开展和重视社会实践,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形有效
思政课要与现实结合起来。一是突出问题导向。要鼓励学生从书斋里走出来,到现实社会场景中去检验所学的知识理论,到生产生活实践中去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二是突出价值导向。要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讲好中华民族守望相助、团结进步的建设故事,讲好中华民族凝心聚力、团结奋斗的发展故事,不断拓展“大思政课”的价值内涵。三是突出目标导向。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行走的思政课堂”中锤炼能力,建好有形有感有效的“实践大课堂”。
北疆文化品牌打造视域下 文化符号在北疆文化传播中的意义构建、传递与再塑
——以黄河泥娃为例
乌达区委宣传部 董欣
随着近年乌海市对文化品牌打造意识和力度的提高,由乌达区原创的泥塑黄河泥娃知晓度逐渐提升,成为地区对外文化传播交流的符号载体。而在文化传播过程中,符号与符号接受者产生的联系是不可忽视的重点,作为官方而非民间所构建的文化符号,黄河泥娃与他文化者的良性互动以及符号意义的构建、传递和再塑,或许能够为打造北疆文化符号及品牌的对外传播提供启发。
一、黄河泥娃建构的共有意义:在文化传播中实现共情传播
(一)萌文化:外观形象塑造契合人类心理婴儿图示。黄河泥娃的童化外形既赋予其憨厚感,又符合不同文化圈层群体的审美与认知。抱葡萄筐、坐跷跷板等动作符合北方人民童年生活的审美趣味,进而实现情感的共振。形象上的“萌”能以轻松、有趣的形式更快更广地抓取他文化者的注意力并传递文化。
(二)时代背景:对精神内核的追求中贴合实际生活。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是各群体亘古不变的心愿,而北疆文化传播的精神内核又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黄河泥娃则巧妙地把这种精神内核通过塑造建设者艰苦创业的故事展现出来。此外,无彩无饰的外形,也寓意着保持本色、真诚坦荡,成为当今人们追求返璞归真的体现。
(三)公共价值:全球文化流通下的共有价值观。从古至今,人类始终憧憬宇宙,尤其进入现代,宇宙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议题。黄河泥娃紧跟冬奥会天问一号传回祝福视频的热点,在泥娃形象添加宇航服的直观意象,既象征人类共同的飞天梦,又迎合了“一起向未来”的冬奥主题。在这个层面上,黄河泥娃的创作多变符合连接不同文化、背景和信仰的人之间的桥梁。
二、黄河泥娃传递的自身意义:多重语境下实现互惠性理解
(一)“民族”语境:黄河泥娃为纽带凝聚中华民族情感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内蒙古涌现出许多反映时代特征的文化符号和形象,是北疆文化品牌打造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在“民族”语境中,以“草原英雄小姐妹”为原型创作的泥娃被赋予了“奉献”的含义,而以“万人上山夺煤大会战”为背景创作的矿工形象泥娃,则转变为“团结”的含义,但都连接着不同民族的人们,传达着团结友爱、勤劳勇敢的故事。这种转变不仅呈现了黄河泥娃作为文化符号所传递意义的多样性,也展现了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文化碰撞可能导致的意义的丰富完善与整合重组。
(二)“黄河”语境:黄河泥娃为媒连接地缘亲情关系。黄河文化历史悠久、分布较广,乌达区地处黄河“几字弯”,从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都与其他黄河两岸居民相似。就地取材以黄河胶泥为原料进行创作,不仅有助于传统手工艺非遗作品的传承发展,更有利于人们接受和文化传播。《我家就在岸边住》系列泥娃以黄河岸边百姓日常生活为题材,被赋予“童年回忆”等普适情感意义,既符合日常生活,也能引起共鸣。这种以黄河文化奠定的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根基,原动力就来自于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使得中华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
(三)“互动”语境:黄河泥娃自身传播呈现友好关系。在泥娃公益课堂和展出活动中,体验者通常会提出问题,泥娃制作者则在互动中进行回答,便于体验者对北疆文化、黄河文化及乌达区的历史更亲密的接触和更深入的了解,泥娃形象也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深化,收获更大范围内群众对北疆文化的认同与传承。在互动语境下,泥娃不再只是静态的符号,而成为能够介入生活场景、形成互动关系的文化媒介。
三、黄河泥娃再塑的创新意义:多元文化融合中实现再生产
(一)地域特色再挖掘。乌达区因煤而兴,因煤而建,本着先工作后生活的要求,建设家乡。黄河泥娃以此挖掘乌达区工矿老区历史,制作矿工形象系列作品《撸起袖子加油干》,展现乌达区的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荣获国际奖项,说明挖掘本土的特色对北疆文化品牌打造具有深远的影响,能够显著提升品牌的竞争力、认知度和附加值。
(二)文化创新再延伸。综合考虑到单纯泥娃的受众有限,且泥娃存在易磕碰、较重不易携带和难以批量生产等问题,乌达区推出以黄河泥娃为原型的文创,同时借鉴“让文物活起来”案例延伸舞蹈等文化领域。通过联动发展的方式,既契合本地文化、又丰富了创意设计,既增加了黄河泥娃的实用性,又复刻了其形象外貌和精神内核,达到北疆文化品牌打造的广度和深度。
(三)技术提升再学习。乌达区成立“泥趣”工作室,建立与黄河沿线地区的交流,拜师学习泥塑技法及独特的“塑空”绝技,减轻泥娃重量,增加泥娃头部灵活度,使得泥娃动作更加灵动多变。通过对黄河泥塑技术探索和交流,应用到生产制作,使得其质量与外形不断得到提升,促进文化交流传播。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