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维娜
2024年10月30日
居民为海南区新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共享互助服务点赠送图书。
■文明实践在行动
本报记者 段维娜 文/图
水龙头接头松了,柜子门螺丝掉了,家里的钟表不转了……这些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问题,却往往困扰着手头没有维修工具的居民们,有些工具日常使用率不高,所以居民一般很少购置,此时往往面临“需要用时借不到,出去买又用不了几次”的尴尬境地。
为最大限度满足居民对常用工具的使用需求,今年以来,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积极探索为民服务新举措,探索调动各方力量,不断延伸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触角,通过延伸和有益补充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在全市范围内新改造建设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共享互助服务点,让居民不出社区就能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着实成为“家门口的百宝屋”。
“我来社区参加活动,发现电动三轮车的车胎没气了,邻居跟我说社区门口的橘色小屋可以借打气筒,于是我就过来看看。”10月24日,海南区拉僧仲街道新苑社区居民王俊才说,“以前家里东西坏了,时不时还要买工具来维修,如今有了这个小屋,只要做个登记,就可以借到自己需要的工具,真是方便了不少。”“市里给配备的这个小屋特别实用,居民不仅可以在这里借到免费的工具,还可以让自己家中的闲置物品重新利用,我们社区也将充分利用好这块阵地,为更多居民带来便利。”新苑社区工作人员孙浩敏说。
记者了解到,新时代文明实践共享互助服务点配备了轮椅、拐杖、折叠梯、扳手、螺丝刀等工具,以及电笔、擦玻璃器、急救包、陪护床、打气筒、烧烤炉等居民生活所需但不常备的物品。修修换换、敲敲打打、缝缝补补,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确实是可以提升百姓幸福感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家门口的百宝屋”正是从这些小事着手,为居民们岁月静好的朴素生活增添了便利,也送去了温暖。
在让居民能方便快捷使用工具的同时,社区工作人员也积极宣传引导,广泛收集和有效利用居民家中的闲置物品,让闲置物品“活”起来,实现“你捐赠、我借用”的良性循环,让居民参与到社区互助服务中。“我从家里收拾出几本闲置的书籍,想捐赠在咱们的小屋里,这样大家有想看的也能方便借阅了。”新苑社区居民毕玉兰说。
值得一提的是,“家门口的百宝屋”中除了这些便利的工具,其实还有着更大的“宝藏”。我市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共享互助服务点不仅仅是一个阵地、一个工具屋,这里还有擅长水电维修的、会做木工的、理发手艺人和许多热心肠的邻里志愿者们,他们用志愿服务行动及时解决了居民们遇到的大小难题,让相近相亲、互帮互助成了小区邻里间的共识,构建起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今天来听听大家的诉求,我们积极为大家记录,能解决的现场解决,解决不了的向上级反映。”
“希望能在小区附近设一个公交站点,我们老年人现在出门坐公交车还得走到下一条街,特别不方便。”
……
在海勃湾区蒙西·阳光丽舍A区,居民们从新时代文明实践共享互助服务点搬出椅子,一场居民征求意见会就召开了。“有了这个小屋还是挺方便的,大家下楼想坐着晒会儿太阳,就可以让物业工作人员打开小屋搬出椅子来坐下,有时候社区工作人员过来,我们就在这里说点诉求,确实挺方便的。”小区居民刘志刚说。
同时记者了解到,各新时代文明实践共享互助服务点还将作为各级各类部门单位和组织在小区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的前沿阵地,涵盖理论宣讲、修理家电、公益理发、测量血压血氧等,充分利用我市各支志愿服务队,进一步为居民服务。
“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共享互助服务点旨在构建点多面广、贴近群众的文明实践服务圈,满足群众多样化、便利化服务需求。下一步,我市还将不断完善便民服务举措,定期对共享互助服务点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定期开展工具检查与维修等。意见反馈机制也建立起来,居民对工具种类、数量等方面的意见建议会被收集梳理,以提升便民工具‘百宝屋’的实用度。”市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心主任马志波说。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