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晓敏
2024年10月30日
实地摸排。
推进耕地保护。
■加快落实“五大任务” 推动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毕晓敏 文/图
今年以来,海勃湾区在自然资源保障工作中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凝心聚力抓保护、促发展,旗帜鲜明地推动实干、强化落实,为区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保障和优质的生态空间。
节约集约用地
资源要素保障有力
今年,海勃湾区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共组卷报批了15个批次的建设用地,截至目前,已有14个批次获得批复。在单独选址报批方面,共组卷了16个项目,已批复9个项目。这些项目的快速批复,为海勃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用地保障。
今年截至目前,海勃湾区已供应建设用地210宗,总面积达到334.5466公顷,不仅满足了各类项目的用地需求,也为海勃湾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通过土地出让金的收取,为地方财政增加了可观的收入,截至目前,已收取土地出让金4.7836亿元。
海勃湾区严格落实“三位一体”保护要求,即耕地数量、质量、生态的全面保护。今年,海勃湾区完成了2023年度耕地资源质量分类年度更新与监测工作,对全区耕地资源的质量状况进行了全面摸底;同时,还开展了耕地休耕图斑排查工作,确保每一寸耕地都得到合理利用和保护。
为了进一步强化耕地保护责任,海勃湾区制定了《海勃湾区进一步强化耕地保护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耕地保护责任,要求全方位、动态化推进耕地保护工作;在严格落实“占补平衡”方面,对涉及耕地转建设用地的项目进行了严格审查,确保每一个项目都落实“占补平衡”要求。
海勃湾区自然资源局还积极推动设施农业用地备案上传入库工作,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的用地保障,也为海勃湾区农业现代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规划引领不断强化
城市发展品质提升
今年,《乌海市海勃湾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通过了专家组评审和自治区相关厅局联审,已获得自治区批复,并完成数据上传入库。这一规划的获批和实施,进一步优化了海勃湾区的发展格局,为区域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为了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海勃湾区组织召开城市规划建设区长专题办公会,截至目前,已召开11次会议,研究议题181个,审查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32项;同时,还提交市级空间规划委员会议题5个,完成了多项规划用地预审意见和规划设计条件的审查工作,为海勃湾区城市建设提供有力的规划保障。
在提升城市品质方面,海勃湾区自然资源局努力做到好中选优、打造精品,持续优化提升城市品位。无论是凤凰山体育公园等项目的规划用地预审,还是4号公园住宅项目等规划设计条件的审查,都体现了海勃湾区对城市规划建设的高标准和严要求。此外,海勃湾区还积极解决群众住房“办证难”问题,通过与市住建局等相关单位联合对不配合的开发企业进行约谈、委托测绘单位测绘等方式,打通了办理不动产首次登记的堵点;在化解不动产分户难问题方面,采取以函代证等多种措施解决网签合同与规划性质不符问题,有效解决了群众住房“办证难”问题,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赞誉。
矿政管理提质提效
绿色发展势头强劲
今年以来,海勃湾区通过持续优化矿山结构,在矿权整合方面取得了新成效。在煤矿整合方面,3个整合区均成立了主体公司,明确了整合牵头企业,启动了资源整合相关工作,目前,涉及整合发证所需的各项报告已形成初稿;在非煤矿山整合方面,已全部完成整合工作。
海勃湾区扎实开展矿区环境治理工作。全区26家在期矿山企业计划完成192公顷的年度治理任务,通过“边开采、边治理”的方式,已修复面积135.837公顷,均按照年度治理计划稳步推进。同时,海勃湾区还按照《乌海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基金管理办法》的要求,率先完成四方协议签订工作,明确了基金的计提时限、使用范围及验收标准。
海勃湾区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大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力度,通过加快推进卡布其矿区矿山植被生态修复示范区建设,探索建立适合我市的矿区生态修复模式,目前,项目一期28万平方米生态修复治理已投入资金620万元,工程单位已入场施工,预计10月底完成;同时,还全力抓好历史遗留矿山修复项目实施,海勃湾区卡布其小镇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项目治理总面积172公顷,基建工程计划于10月底全部完成,生态修复工程预计2025年7月完成。
海勃湾区针对矿区生态修复面临的成本高、管护困难、修复植被用量大等问题,通过政府引导、部门无偿提供场地、企业出资的方式,撬动社会资本共同建设孑遗植物保护繁育基地,为企业矿区生态修复提供了补充来源和保障,降低了企业修复治理成本,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海勃湾区自然资源局将继续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强化节约集约用地、规划引领和矿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为海勃湾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资源保障和优质的生态空间。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