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艺
2024年10月31日
本报记者 曹艺
“行动开始,各小组出发!”10月24日,海勃湾区人民法院“利刃出鞘,深秋亮剑”专项行动正式启动,各组执行干警整装待发,剑指各类执行案件。本次专项行动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主题,旨在进一步加大执行力度、优化工作质效、提高执行工作水平,全力回应人民群众对执行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坚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提升“强制力”
破解“腾房难”
“没想到腾房这么快,案款我已经收到了!感谢你们。”近日,在收到80余万元的案件款后,家在外地的申请人王某对海勃湾区人民法院执行干警说。
2023年,赵某向王某借款80余万元,并将自己名下一处房屋抵押给王某作为担保,后因赵某未能及时还款,王某将其诉至海勃湾区人民法院,请求拍卖抵押房屋并在借款范围内优先受偿。经审理,海勃湾区人民法院依法裁定准许拍卖该处房屋。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干警在向双方送达相关法律文书后,立即启动财产处置程序,最终该抵押房屋以80余万元拍卖价格成交,案件进入腾房这一关键环节。
赵某试图以房屋长期由其母亲居住为由拖延交付日期,但执行干警并未受此影响,多次入户向赵某及其母亲阐明抗拒执行的严重后果,明确要求赵某按时交付房屋。见此情形,赵某只好将房屋腾空并向人民法院交付,案款也及时汇至了申请人账户。
房屋腾退工作一直以来是执行工作中难啃的“硬骨头”,对执行工作来说,是一场“硬考验”。为依法保障申请执行人及财产买受人的合法权益,海勃湾区人民法院不断深化案件繁简分流工作,组建普执团队“对症下药”,妥善化解腾房难题,执行强制力不断提升。
适用“柔性力”
化解“一时难”
“感谢你们的理解,也感谢法官们的帮助。”近日,在与申请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后,身负180余万元债务的被执行人马某不断向法官表示感谢。
马某、白某因与某银行借款合同纠纷被诉至海勃湾区人民法院,后双方达成和解协议,但因马某、白某未能如约履行,某银行向海勃湾区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进入执行程序后,海勃湾区人民法院执行法官依法查封了被执行人名下的一处房屋,眼看房屋将被拍卖,马某反复向执行法官诉说不是他不还钱,而是确实遇到了困难。
鉴于马某态度诚恳且名下确无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执行法官便向某银行征求意见。某银行代理人表示,双方已开展多次业务合作,之前马某并没有恶意拖欠行为,此次申请执行也是迫于无奈。考虑到被执行人的实际情况,某银行提出马某、白某可先行还款30万元,剩余部分可以分期支付。看到房屋能够保全,马某、白某及时向申请人支付了30万元的欠款,双方随即达成执行和解协议,案件矛盾圆满化解。
执行案件中,不乏隐匿财产、抗拒执行的“老赖”,但也有因一时困难难以及时履行的当事人,对于此类案件,一味强制执行反而会激化双方矛盾。适当给予被执行人筹款时间,不仅能缓解其经济压力,也能让申请人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提升了案件的可执行性。在执行过程中,海勃湾区人民法院始终秉承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努力找到案件执行“最优解”,做到高质量化解矛盾纠纷。
强化“意志力”
破解“找人难”
“真没想到你们会一大早上门找我。”近日,一起执行案件中迟迟未露面的被执行人看到执行干警后颇显无奈。
因未及时缴纳取暖费,李某被诉至海勃湾区人民法院,案件判决后进入执行程序,仍然不当回事的李某始终未履行义务,也没有如实申报名下的财产情况。海勃湾区人民法院执行干警多次上门寻找,面对高压的执行态势,李某最终只好缴纳了全部案款。
查人找物是执行工作的关键一环,部分案件因无法找到被执行人的踪迹,案件可执行性大大降低。为破解“找人难”的问题,海勃湾区人民法院执行干警不畏困难,充分利用“八小时以外”的工作时间差,突袭被执行人的可能居住地,让试图逃避执行的被执行人措手不及。本次专项行动中,执行干警成功找到5名被执行人,相关案件均得以妥善化解。
通过执行干警的不懈努力,“利刃出鞘,深秋亮剑”专项行动共执结案件32件,执行到位金额448.84万元。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