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废”吐“金”

赵晖

2024年12月02日

■我在一线

本报记者 赵晖

晨曦微露,一辆辆满载着生活垃圾的转运车驶进乌海蓝益环保发电有限公司。全市的生活垃圾在此进行清洁焚烧。

垃圾吊操作员双手推动手柄,操控着巨大的钢铁爪,像“抓娃娃”一样,一爪一爪地将已发酵好的垃圾送进投料口,使其在炉内焚烧。

“在炽热的炉火中,被‘吃’进去的垃圾浴火重生,‘吐’出清洁电能,实现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也创造出‘金灿灿’的效益。”乌海蓝益环保发电有限公司生产部部长张龙河说。

“我们每天最高可‘消化’1000吨生活垃圾,并将其转化为电能。”张龙河说,我们公司年处理生活垃圾总量最大可达到36.5万吨,年发电量约1.92×10^8kw·h。

这一过程可谓吞“废”吐“金”,不仅是发电,垃圾处理中产生的废液、废气、废渣也有大用处。

“垃圾发酵期间产生的气体被输送至焚烧炉底部,作为助燃气体再利用;垃圾渗滤液以及发电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经过处理达标后再用于冷却、洗涤等生产环节;炉渣则被运往下游企业制成环保砖等建筑材料,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张龙河自豪地说。

与此同时,该公司正紧锣密鼓地进行技改升级,不断提升垃圾的消化分解和发电效能。“我们将不断把新技术、新科技运用到生产经营中,提质、降本、增效,把垃圾资源‘吃干榨净’,为建设美丽乌海‘添砖加瓦’。”张龙河说。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