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司法局以“五心”服务 满足群众法律服务需求

记者黄建飞 通讯员白雪梅

2024年12月05日

本报讯 (记者黄建飞 通讯员白雪梅) 近年来,市司法局扎实践行司法为民宗旨,以“五心”服务全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

法治建设聚民心。市司法局建立行政立法专家库,进一步完善社会力量参与、专家论证等机制。通过开通小程序网上申请、设置代办点等举措,畅通行政复议申请渠道。打造“流动仲裁庭”工作模式,推动实现“就地立案、就地开庭,当庭调解、当庭结案”,有效减少企业群众诉累。以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引领法治乌海、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制定全市诚信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法律服务惠民心。市司法局完善法律援助“市域通办”机制,着力打造“点援制”工作品牌。加快推进高频公证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全程网办”,实现公证业务“有人接待、有人解答、有人引导、有人办理”。创新“4+1+N”工作模式,在“四所一庭”联调机制基础上,加入镇(街道)政法委员、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人民调解员等“N”种基层治理力量,依法妥善做好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

法治宣传入民心。市司法局不断丰富法治宣传载体,联合相关部门单位打造国防教育等法治类主题公园、法治广场15个,培育“巾帼普法”“市场监管每周一法”等普法栏目品牌,充分运用“普发早市”、法治直播等线上线下形式,将法治文化融入群众生活。

人民调解舒民心。市司法局精心培育“刘磊调解工作室”“馨桥调解工作室”等17个个人调解工作品牌,引导“银发法律人才”参与人民调解工作,助力基层治理。以“四所一庭”为圆心,夯实大调解工作基础,及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坚持重点打造、示范带动,以海南区为示范点打造一所一特色、一所一品牌,以品牌创建引领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和履职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依托微信公众号平台,线上受理人民调解预约申请,快速分流、调度到各级各类调委会,让群众足不出户获得便捷高效的人民调解服务。

关爱帮扶连民心。市司法局严格落实安置帮教对象衔接管理各项措施,构建起“衔接—研判—教育—帮扶”全链条工作机制。深入推进“智慧矫正”建设,联合公安、法院、检察院等部门实施数据汇聚对接工程,推动实现“接收—监管—解矫”全流程信息录入。率先在自治区编撰“三类人群”(社区矫正对象、安置帮教对象、强制戒毒后续照管对象)心理健康及精神卫生系列知识读本,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人员提供参考教材。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