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平凡而伟大的时代英雄

2024年12月05日

书名:《大地英雄——国测一大队纪事》 作者:高鸿 出版社:西安地图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7月

三十多年前,1990年4月26日,绿皮火车上,《经济日报》记者毛铁偶遇国测一大队队员,闲聊中才知道竟然有这样感人的一个集体,他决定用半天时间去一大队看看,结果在那里整整采访了四天。他被国测一大队的英雄事迹感动着,含泪写了万字长篇通讯《大地之魂》。一个不为人们所知的领域,一群工作远离城市的人们,所受到的关注产生了辐射效应,人们称赞他们是时代英雄。2024年7月23日,参观国测一大队精神展示室后,高鸿《大地英雄——国测一大队纪事》(以下简称《大地英雄》)研讨会召开。这次研讨会有些特别,虽然不是在喜马拉雅山脉,在大地的测绘现场,但现场感已经很强了,让人心里有所起伏,比之测绘人的奉献、牺牲、业绩、成就,我们的文字,我们的发言,轻若喜马拉雅飘落的一片雪花,戈壁沙漠的一颗砂粒。

读高鸿的《大地英雄》,参观国测一大队的精神展示室,我们知道,有46名测绘人,我们永远见不到他们,后来的测绘人也没见过他们,他们有的甚至连照片也没有留下,为测绘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好的报告文学,不仅由客观的框架构成,支撑它的、感染人的应该是细节,情感。《大地英雄》这种题材,透露出了历史的、客观的信息,可能有些作者并不经意去写。让我做点捕捉。宋泽盛1952年参军,复转后来到测绘战线。1950年国家招征第一批义务兵,王永吉被分配为测绘兵,转业后进入测绘大队。这是测绘大队的早期构成,以转业军人为主,而非科班出身。这是什么?这是情感发育史,精神形成史。我们称之为历程,称之为传统。吴昭璞是进入国测一大队的第一批大学生,那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交替之际。而2005年珠峰测量,总指挥岳建利已经具有博士学位,测绘队人员结构的变化,又铺展出多少内容?《大地英雄》描写吴昭璞牺牲之时,“他的手表还在滴滴答答地走动”。高鸿这样写时,投入了感情,他用具有文学质感的文字写出了生命的质感。时代的钟表在摆动,年代叙事里包含着生命,一个行业的变化,折射出了更宏大的背景。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哪怕是具有命题性质的报告文学,除了主题之外,还需有打动人心的细节、丰富饱满的人物,作者显然要提炼、概括,但提炼、概括的前提是在具体的对象中感受并发现对象所饱含的价值,精神和意义。

高鸿的《大地英雄》,材料占有之外,有着感情的投入,饱满的细节,充盈的生命,使其富有文学的感染力。他笔下的测绘人,像逆飞的候鸟,在最美好的季节走出城市,投入祖国的山川河流,在艰苦中呈现出生命的纯净和质朴,在和大地对话中彰显出精神的境界和追求。

(转载自《西安日报》)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