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患者的饮食与健康指导

尹志伟

2024年12月06日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造成的传染性疾病。流感的症状可轻可重,最常见者为高烧、流鼻水、喉咙痛、肌肉酸痛、头痛、咳嗽和疲倦感。流感的并发症包括病毒性肺炎、继发细菌性肺炎、鼻窦感染以及造成其他疾病恶化(如哮喘或心脏衰竭)。因此,了解流感、预防流感、科学护理流感患者,对于守护生命健康至关重要。

饮食营养指导:

1.保证充足的水分。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日饮水1700ml,发热情况下可酌情加量,建议温开水少量多次饮用。如果拒绝喝水,可以尝试煮梨水。

2.补充充足的蛋白质。蛋白质摄入不足会造成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致病微生物感染的可能。另外,流感伴有咳嗽、发热等症状,能量消耗大,需要及时补充优质蛋白食物,如乳制品、精瘦肉、鸡蛋、大豆及其制品等。

3.清淡饮食。流感期间,患者消化功能减退,建议尽量采取清淡、易消化的蒸煮等烹饪方式,减少油腻,少食多餐。可选用半流质饮食,如易消化的瘦肉粥、面条、馄饨等。

4.多吃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

健康指导:

1.接种流感疫苗: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方法。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可以帮助身体产生针对当季流感病毒株的免疫力。

2.勤洗手:用肥皂和水彻底洗手,特别是在咳嗽、打喷嚏、触摸公共设施后。

3.避免接触感染者:尽量避免与流感患者密切接触,特别是高风险人群(如老年人、孕妇、婴幼儿和慢性疾病患者)。

4.佩戴口罩:在流感高发季节,特别是在公共场所或与患者接触时,佩戴口罩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5.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避免飞沫传播。

流感虽然是常见的病毒性疾病,但通过接种疫苗、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以及早期的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和减轻其影响。在流感高发季节尤其要提高警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如果出现严重症状,应尽早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尹志伟)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