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建慧
2024年12月06日
堆雪人
雪中趣
齐艳芳 绘图 仲冬来临
本报记者 韩建慧
时光匆匆,转瞬间岁末已至。北京时间12月6日23时17分,大雪节气翩然而来。
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一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此节气,寒冷尽显,气温骤降,强冷空气常携雨雪肆虐,至此,大自然奏响了冬季激昂的乐章。
大雪来时,一年的旅程也就接近尾声。古人喜欢大雪,赋予其许多诗意;今人也爱大雪,因为此时节虽然代表着岁暮天寒,但同样最具冬之神韵。
大雪到:千里江山披银装
大雪时节有多美,下一场大雪就知道。
有道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冬日最美的景色,莫过于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
虽然都是降水天气,但冬日的雪和夏日的雨却大不相同。夏雨总要先遣风雷闪电来作个预告,冬雪却不必。往往是趁着夜半就来了,当晨曦微露,轻掀窗帘时,人们才霍然发现入目之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川大地皆银装素裹。远处山峦连绵起伏似银龙蜿蜒;近处林木亭亭玉立,如琼花绽放。目睹这晶莹剔透的世界,人的内心也会变得澄澈且安宁。
雪一来,人们索性连“冷”都不怕了。市民张旭冉说,每年冬天他都得堆个雪人儿,从小到大,从不厌烦。
以前小时候住平房,张旭冉常常带着一栋房的孩子堆雪人儿,他们用簸箕铲雪堆身子,堆了一米高,然后又用铁皮桶装雪给雪人儿做脑袋。头不够圆,孩子们就合力推着这“雪柱子”到处走,终于滚出一个又大又圆的雪人脑袋来。
大人也会加入他们的行列,邻居家的叔叔伯伯用铁锹帮他们给雪人塑形,拍得结结实实,又铲得有棱有角。阿姨则会用萝卜给雪人刻鼻子、做嘴巴,大雪人又神气又漂亮,谁见了都啧啧称赞。
“长大以后这种乐趣就没了。但只要有条件我还是会带着孩子堆雪人打雪仗,冬天的乐趣不就是滑冰玩雪嘛。”他说。
同张旭冉一样,市民朱志潜也格外爱雪。朱志潜喜欢摄影,尤其喜欢拍雪景。别人惧怕雪后天寒路滑,他可毫不在乎,经常雪还没停就抱着照相机出发了。
雪后的甘德尔山、乌海湖,雪后的雾凇,都是他精心捕捉的对象,有一次他还在公园一条小径上偶遇惊喜,没有被人踩踏过的皑皑白雪松软如棉,上面印着一行小小的飞鸟爪印。“有个词叫‘飞鸿踏雪’,那一刻就具象化了。”他说。
朱志潜很喜欢雪后的城市。许多平日里看惯的风景,因为有了风雪的映衬而呈现出不一样的美来,就连白雪皑皑时城市里的灯火,都能给他带来温暖熨帖的感觉。
大雪藏:腌肉储菜好过年
民间俗语说,“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节气一到,年也就近了,无论是北方老百姓还是南方老百姓,年前囤足了肉,才觉得生活有“底气”。
四川人孟良说,小时候在老家,大雪腌肉几乎从习俗变成了一种仪式,是家家户户最重视的工作之一。腌肉要选肥瘦相间的五花肉或后腿肉,均匀切成长条用温水洗干净再晾干。
取来花椒与盐,小火慢炒,等散发出辛香时才起锅晾凉碾碎然后用它来裹肉,一层盐一层肉,再加入生抽、蜂蜜、料酒、八角、香叶等调料,反复揉搓,使其入味。裹满调料的肉被放入缸中数日,待调料的精华充分融入肉中,就会被取出来挂在通风阴凉处晾晒。阳光与清风温柔拂过,腊肉逐渐变得色泽诱人,瘦肉嫣红,肥肉透亮。
除了腊肉,鸡、鸭、鹅、鱼,南方人啥都能腌。花椒、粗盐、八角、桂皮、小茴香……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独特的腌肉秘方,腌出来的腊肉也各有滋味,这种滋味沉淀在岁月深处,就是醇厚的家乡味道。
南方地区腌肉腌得欢,北方地区储菜好过年。过去人们冬日餐桌不丰富,“老三样”要早早地囤起来,白菜、土豆、萝卜,这些冬日餐桌上的主角早在小雪之前就已经被人们带回家了,大雪时候正好晾干了水分,可以入窖储藏。
菜窖不够大咋办?户外广阔的大地也能当天然的储藏室,大萝卜就能用土来保持水分。挖一个浅浅的坑,把萝卜连着尼龙袋一并“种”下去,覆上一层薄薄的冻土,这萝卜放一个冬天都不腐坏且保持水分,劳动人民的生活智慧真是令人感叹。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北方人民可以吃到南方人民做的腊鸭子和腊鱼,南方人民可以吃到北方冬日才“限定”的冻梨、冻柿子、冻山楂,可供冬藏的东西越来越多。但无论如何,万物收藏的季节,“藏”都是令人欢喜的,因为这种“藏”,总能带给人岁月静好生活富足的安全感。
大雪暖:围炉煮酒有清欢
深冬时节,什么事儿最能让人满足,也许莫过于窝在暖暖的家里“冬眠”。古人也爱冬日懒居,陆游曾有诗云:“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天气冷的时候,人与猫都想要在家避寒。
只避寒,没点消遣也不行。有道是:“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寒夜煮酒,约友人围炉畅谈,把酒言欢,肯定也是件快乐的事儿。不擅饮酒也无妨,围炉煮茶也挺好,热腾腾的小火炉上咕嘟着芳香四溢的奶茶,烫红的箅子上卧着几个核桃、几颗红枣,如果时间充裕,还能烤一只金黄流汁的蜜薯,香喷喷地让人垂涎欲滴。
很多市民的记忆里都有这样美好的画面。毕竟天越冷灯光和火光就会显得越暖,也越容易被深刻记忆。市民李爽就不止一次对记者回忆过她的童年:“仲冬一到,家里的火炉就整天都红彤彤的。吃过了饭,也有小零食,炉盖上随时都烤着馒头片儿或者是红薯、土豆、花生。晚饭过后,一家人围着火炉谈笑吃零食,花生壳儿随手就扔进火炉里,腾起一小簇又一小簇火光。”
那时候父母还年轻,他们兄弟姐妹也还没长大各自成家,冬日里炉火明明灭灭,这些久远的场景,最终都定格成了温馨的回忆。
从初冬至仲冬,节气更替,时光匆匆。大雪时节,岁暮天寒,却也孕育着春的希望。正如夜愈深,愈能凸显灯火之明亮温暖;冬愈寒,愈能让人期待春日的繁花似锦。
暖阳待雪,灯火可亲,今日大雪,敬祝冬安。
[手机扫一扫]